网上科普有关“古代讲理想的文言文”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古代讲理想的文言文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 求孔子与弟子们畅谈理想的文字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陪(孔子)坐着。孔子说:“不要因为我年纪比你们大一点,就不敢讲了。(你们)平时常说:‘没有人了解我呀!’假如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怎么做呢?”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子路急忙回答说:“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夹在大国之间,加上外国军队的侵犯,接着又遇上饥荒;如果让我治理这个国家,等到三年功夫,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
夫子哂之
孔子听了,微微一笑。
“求,尔何知?”
“冉求,你怎么样?”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冉求)回答说:“一个纵横各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修明礼乐,那就只有等待贤人君子了。”
“赤,尔何如?”
“公西赤,你怎么样?”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公西赤)回答说:“我不敢说能做到什么,只是愿意学习。宗庙祭祀的工作,或者是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小的赞礼人。”
“点,尔何如?”
“曾点,你怎么样?”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曾点)弹瑟的声音渐渐稀疏下来,铿的一声,放下瑟直起身来,回答说:“我和他们三人的才能不一样呀!”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孔子说:“那有什么关系呢?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
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曾点)说:“暮春时节(天气和暖),春天的衣服已经穿着了。(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到沂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唱着歌走回家。”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孔子长叹一声说:“我是赞成曾点的想法呀!”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路、冉有、公西华都出去了,曾晳最后走。曾晳问(孔子):“他们三个人的话怎么样?”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孔子说:“也不过是各自谈谈自己的志向罢了!”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曾晳)说:“你为什么笑仲由呢?”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孔子)说:“治理国家要讲理让,可他的话却一点不谦让,所以笑他。难道冉求所讲的就不是国家吗?怎见得纵横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的地方就不是国家呢?难道公西赤所讲的不是国家吗?宗庙祭祀和诸侯会同之事,不是诸侯的大事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的赞礼人,那谁能来做大的赞礼呢?”
子路——治理“千乘之国”,“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冉有——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可使足民”,不过“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公西华——在“宗庙之事,如会同”时,“愿为小相”。
曾皙——“莫春者,春服既成……咏而归。”
子路:直率——哂之
冉有:谦虚——叹之
公西华:更谦虚——惜之
曾皙:洒脱——与之
2. 表达理想.抒写抱负的古诗文名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注释 ①珍馐:名贵的菜肴。 ②垂钓坐溪上:传说吕尚未遇周文王时,曾在溪(今陕西宝鸡市东南)垂钓。
③乘舟梦日边:传说伊尹见汤以前,梦乘舟过日月之边。合用这两句典故,是比喻人生遇合无常,多出于偶然。
简析 ”行路难”多写世道艰难,表达离情别意。李白《行路难》共三首,蘅塘退士辑 选其一。
诗以“行路难”比喻世道险阻,抒写了诗人在政治道路上遭遇艰难时,产生 的不可抑制的激愤情绪;但他并未因此而放弃远大的政治理想,仍盼着总有一天会施 展自己的抱负,表现了他对人生前途乐观豪迈的气概,充满了积极浪漫主义的情调。诗开头写“金樽美酒”、“玉盘珍馐”,给人一个欢乐的宴会场面。
接着写“停 杯投箸”、“拔剑四顾”,又向读者展现了作者感情波涛的冲击。中间四句,既感叹 “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神游千载之上,看到了吕尚、伊尹忽然得到重用。
“行路难”四个短句,又表现了进退两难和继续追求的心理。最后两句,写自己理想总有一天能够实现。
全诗在高度傍徨与大量感叹之后,以“长风破浪会有时”忽开异境,并且坚信美好前景,终会到来,因而“直挂云帆济沧海”,激流勇进。蕴意波澜起伏,跌宕多姿。
3. 有关理想的诗句,古代现代的都行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魏 曹操《龟虽寿》)
2、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战国 荀况《劝学》)
3、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
4、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汉 刘安《淮南子》)
5、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唐 王之涣《登鹳雀楼》)
7、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世上无易事,只怕粗心人。
(清 袁枚《随园诗话》)
8、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
9、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宋 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
10、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赖以正书《千幅七言对联》)
1、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春秋 老子《道德经》)
2、常玉不琢,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
(汉 班固《汉书》)
3、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虽知必让,然后为知。
(汉 韩婴《韩诗外传》)
4、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晋 陈寿《三国志》)
5、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
6、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战国 荀况《儒效》)
7、若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明 曹学佺《蜀中广记》)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 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9、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抄哪计年。(宋 陆游《剑南诗稿》)
1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1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赖以正书《千幅七言对联》)
1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 韩愈《进学解》)
4. 表志向自己写的古文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欧阳修的《伶官传序》 诸葛亮《诫外生书》 《孟子?告子下》 《吕氏春秋?诚廉》 诸葛亮《出师表》 吕 坤《 *** 语?应务》 吕蒙《破窑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 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伶官传序》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人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
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绵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书》曰:“满招损,谦受益。”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怜人也哉!作《伶官传》。 诸葛亮《诫外生书》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宋)吕蒙正《破窑赋》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蜈蚣百足,行不及蛇,家鸡翼大,飞不如鸟。
马有千里之程,无人不能自往;人有凌云之志,非运不能腾达。文章盖世,孔子尚困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垂钓于渭水。
盗跖年长,不是善良之辈;颜回命短,实非凶恶之徒。尧舜至圣,却生不肖之子;瞽叟顽呆,反生大圣之儿。
张良原是布衣,萧何称谓县吏。晏子身无五尺,封为齐国首相;孔明居卧草庐,能作蜀汉军师。
韩信无缚鸡之力,封为汉朝大将;冯唐有安邦之志,到老半官无封;李广有射虎之威,终身不第。楚王虽雄,难免乌江自刎;汉王虽弱,却有河山万里。
满腹经纶,白发不第;才疏学浅,少年登科。有先富而后贫,有先贫而后富。
蛟龙未遇,潜身于鱼虾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天不得时,日月无光;地不得时,草木不长;水不得时,风浪不平;人不得时,利运不通。
昔时也,余在洛阳。日投僧院,夜宿寒窑,布衣不能遮其体,淡粥不能充其饥;上人憎,下人厌,皆言余之贱也。
余曰:“非吾贱也,乃时也,运也,命也。”余及第登科,官至极品,位列三公。
有挞百僚之杖,有斩鄙吝之剑。出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捧秧袂。
思衣则有绫罗锦缎,思食则有山珍海味。上人宠,下人拥,人皆仰慕,言余之贵也。
余曰:“非吾贵也,乃时也,运也,命也。”盖人生在世,富贵不可捧,贫贱不可欺。
此乃天地循环,终而复始者也。 孟子 告子下 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曰:"礼重。
""色与礼孰重?"曰:"礼重。"曰:"以礼食,则饥而死;不以礼食,则得食,--必以礼乎?亲迎,则不得妻;不亲迎,则得妻,--必以礼乎?"屋庐子不能对,明日之邹,以告孟子。
孟子曰:"于答是也何有?不揣其本而齐其末,方寸之木可使高于岑楼。金重于羽者,岂谓一钩金与一舆羽之谓哉?取食之重者与礼之经者而比之,奚翅食重?取色之重者与礼之轻者而比之,奚翅色重?"往应之曰:"兄之臂而夺之食,则得食;不则不得食,--则将之乎?逾东家墙而搂其处子,则得妻;不搂则不得妻,--则将搂之乎?" 曹交问曰:"'人皆可以为尧、舜',有诸?"孟子曰:"然。
""交闻文王十尺,汤九尽,今交九尺四寸以长,食粟而已,如何则可?"曰:"奚有于是?亦为之而已矣。有人于此,力不能胜一匹雏,则为无力人矣。
今日举百钧,则为有力人矣。然则举乌获之任,是亦为乌获而已矣。
今曰举百钧,则为有力人矣。然则举乌获之任,是变为乌获而已矣。
夫人岂以不胜为患哉?弗为耳。徐行后长者谓之弟,疾行先长者谓之不弟。
夫徐行者,岂人所不能哉?所不为也。尧、舜之道,孝弟而已矣。
子服尧之服,诵尧之言,行尧之行,是尧而已矣。子服桀之服,诵桀之言,行桀之行,是桀而已矣。
"曰:"交得见于邹君,可以假馆,愿留而受业于门。"曰:"夫道,若大路然,岂难知哉?人病不求耳。
子归而求之,有馀师。" 公孙导问曰:"高子曰:'《小弁》,小人之诗也。
'"孟子曰:"何以言之?"曰:"怨。"曰:"固哉,高叟之为《诗》也!有人于此,越人关弓而射之。
5. 写出古人远大的抱负和志向的诗句有哪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有志者事竟成也! ——刘秀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司马迁 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 ——《后汉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关于“古代讲理想的文言文”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慕梅]投稿,不代表创健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huangjian-nb.com/cshi/202504-36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创健号的签约作者“慕梅”!
希望本篇文章《古代讲理想的文言文》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创健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古代讲理想的文言文”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古代讲理想的文言文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1. 求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