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端午节屈原的故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端午节屈原的故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关于端午节跟屈原之间的故事,就不得提到一件事,那就是屈原因在五月五日跳汨罗江自尽,人们为了纪念他才有了端午节这个节日。至于端午节起源于纪念屈原的这个说法,最早起源于南朝梁人吴均写的神话小说《续齐谐记》跟宗檩写的的《荆楚岁时记》当中。
《续齐谐记》关于屈原记载
屈原以五月五月投泪罗水,而楚人哀之,至此日,以竹简贮米,投水以祭之。
汉建武中,长沙区曲,白日忽见一士人,白云三闾大夫,谓曲日:“闻君当见祭,甚善。但常年所遗,恒为蛟龙所窃,今若有惠,可以楝叶塞其上,以彩丝缠之,此二物蛟龙所惮也,曲依其言。今世人五月五月作粽,并带楝叶及五色丝,皆泪罗水之遗风。
《荆楚岁时记》关于屈原记载
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命舟楫以拯之。舟舸取其轻利,谓之‘飞凫’,一自以为‘水车’,一自以为‘水马’。”
楚国大夫屈原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作为皇室子弟自然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也算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才子。少年时期就开始崭露头角,因此备受楚怀王信任,曾担任过左徒、三闾大夫等职务,掌管过内政外交大事,是联齐抗秦的主力军。
可惜的是,后来因为某些原因侵犯了楚国贵族的利益,遭到不少贵族的排挤诽谤,最后落得一个被三次流放的下场。被流放三次报国无门的屈原,在得知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后,瞬间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在5曰5号当天自沉于汨罗江。
端午节祭拜当楚国人得知屈原投江自尽的消息后,不少人都过来打捞他的尸体,但最后都没有捞到。大家担心屈原尸体被鱼虾吃掉,就直接用竹筒装米扔进水里,既起到防止鱼虾破坏他身体的作用,也能起到祭奠他的效果。因为屈原死于忠君爱国,所以才会在死后受到荆楚地区那么多人的怀念,这才有了自发为他立祠祭祀的想法跟行为。
端午节粽子的由来
据说几百年后,有人祭拜屈原的时候有一人出现在江边,告诉他大家这些年送来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吃了。如果有什么东西要送,直接在送的东西外面塞些楝树叶,再用五彩线缠上就可以了。因为这两样东西就是蛟龙最害怕,至于这个东西就是后来的粽子。
上海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需要背诵的课文有:
一、诗词曲(7首.其中《旅夜书怀》为非高考篇目)
1、《归园田居》(其一) 陶 潜
2、梦游天姥吟留别(我欲因之梦吴越……失向来之烟霞) 李 白
3、登高 杜 甫
4、旅夜书怀 杜 甫
5、琵琶行(寻声暗问弹者谁……唯见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
6、、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 轼
7、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二、古文(4篇 )
1、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声断衡阳之浦) 王 勃
2、师说 韩 愈
3、前赤壁赋(壬戌之秋……泣孤舟之嫠妇) 苏 轼
4、游褒禅山记(其下平旷……此余之所得也) 王安石
2010年北京卷高考语文背诵篇目汇总
目 录
一、诗词曲(22首,2010年不考画★的2首,计20首)
1、氓 《诗经》
2、国殇 屈 原
3、《归园田居》(其一) 陶 潜
■4、虞美人 李 煜
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6、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 白
7、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 白
8、春夜喜雨 杜 甫
★9、蜀相 杜 甫
10、登高 杜 甫
11、琵琶行 (不包括“序”) 白居易
12、泊秦淮 杜 牧
13、苏幕遮(碧云天) 范仲淹
14、念奴娇 赤壁怀古 苏 轼
■15、定风波 苏 轼
16、声声慢 李清照
★17、书愤 陆 游
18、钗头凤 陆 游
■19、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20、菩萨蛮 (郁孤台下清江水) 辛弃疾
21、窦娥冤 (滚绣球) 关汉卿
22、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二、古文(23篇,2010年不考画★的5篇.计18篇)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论语》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故天将降大任……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
3、劝学 《荀子》
★4、曹刿论战 《左传》
5、烛之武退秦师 (夜缒而出……乃还) 《左传》
★6、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7、逍遥游(北冥有鱼……之二虫又何知) 《庄子》
8、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庄不得击) 《史记》
9、出师表 诸葛亮
10、陈情表(伏惟圣朝……不能废远) 李 密
11、桃花源记 陶 潜
12、故去来兮辞(不包括“序”) 陶 潜
13、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岂不痛哉) 王羲之
14、滕王阁序(豫章故郡……声断衡阳之浦)王 勃
15、师说 (嗟乎……其可怪也欤) 韩 愈
16、陋室铭 刘禹锡
★17、小石潭记 柳宗元
18、阿房宫赋(嗟乎……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 牧
19、岳阳楼记 范仲淹
20、醉翁亭记 欧阳修
21、前赤壁赋(壬戌之秋……托遗响于悲风) 苏 轼
22、游褒禅山记 (于是余有叹焉……此余之所得也) 王安石
★23、爱莲说 周敦颐
(画■的3篇为北京版没有的篇目.)
文言文冽
(1)新教材与H版、S版共同要求背诵的篇、段:
1、吴均《与朱元思书》 (新教材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一课)
2、韩愈《师说》 (新教材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课)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新教材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4、陶渊明《饮酒》 (新教材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一课)
5、苏询《六国论》 (新教材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二课)
6、杜牧《阿房宫赋》最后一段 (新教材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九课)
7、白居易《琵琶行》 (新教材高三第二学期第二十六课)
(2)新教材要求背诵的诗歌与古文篇、段:
1、陆游《诉衷情》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秋瑾《鹧鸪天》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
4、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
5、王维《汉江临泛》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
6、李白《清溪行》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
7、杜甫《旅夜书怀》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
8、王安石《江上》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
9、朱熹《泛舟》 (高一第一学期第四十二课)
10、《长歌行》(汉乐府) (高一第一学期第二十六课)
11、刘桢《赠从弟》 (高一第一学期第二十六课)
12、祖咏《望蓟门》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课)
13、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课)
14、李贺《致酒行》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课)
15、王令《暑旱苦而热》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课)
16、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
17、张九龄《望月怀远》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
18、李白《把酒问月》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
19、黄庭坚《登快阁》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
20、陆游《关山月》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四课)
21、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22、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23、辛弃疾《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24、陆游《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五课)
25、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五课)
26、朱熹《鹅湖寺和陆子寿》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五课)
27、朱熹《偶题》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五课)
28、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29、王维《终南山》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30、李白《独坐敬亭山》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31、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六课)
32、左思《咏史》 (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一课)
33、张九龄《感遇》 (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一课)
34、林逋《山园小梅》 (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一课)
35、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八课)
36、杜甫《登楼》 (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八课)
37、李商隐《安定城楼》 (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八课)
38、《论语》七则 (高一第一学期第二十八课)
39、《孟子》二章 (高一第一学期第二十九课)
40、荀况《劝学》第三、四段 (高二第一学期第二十九课)
41、《学记》第一、二段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二课)
42、屈原《国殇》 (高三第一学期第二十九课)
43、贾谊《过秦论》最后三段中的关键句子(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课)
44、郦道元《江水·三峡》三至六段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八课)
45、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高二第二学期第三十一课)
46、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高二第二学期第二十七课)
47、苏轼《石钟山记》三至六段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八课)
48、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第一段 (高二第一学期第三十七课)
49、欧阳修《伶官传序》最后一段 (高三第一学期第三十一课)
50、苏轼《前赤壁赋》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九课)
51、苏轼《前赤壁赋》 (高一第一学期第三十九课)
52、苏辙《上枢密韩太尉书》 (高一第二学期第二十八课)
53、夏完淳《狱中上母书》末二段 (高一第二学期第三十二课)
54、袁宏道《虎丘》 (高一第二学期第三十八课)
55、龚自珍《病梅馆记》第一段 (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三课)
56、《郑板桥题画三则》第二则 (高二第二学期第四十四课)
57、梁启超《志未酬》 (高一第二学期第二十九课)
58、《长亭送别》中[正官][端正好]一段曲子(高三第一学期第四十四课)
(3)H版、S版共同要求背诵的篇目:
1、曹操《观沧海》
2、陶渊明《饮酒》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4、白居易《琵琶行》
5、陶渊明《归园田居》
6、陶渊明《读<山海经>》
7、吴均《与朱元思书》
8、韩愈《师说》
9、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第四段)
10、苏洵《六国论》
11、归有光《项脊轩记》(第一段)
12、杜牧《阿房宫赋》(最后一段)
1. 古文中的\"冽\"和\"洌\"有什么不同
冽 liè
〈形〉
(1) 寒冷。亦作“洌” [cold]
有冽氿泉,无浸获薪。——《诗·小雅·大东》
秋风冽冽,白露为朝霜。——左思《杂诗》
(2) 又如:冽冽(寒冷的样子);冽风(寒风);冽厉(寒冷而猛烈)
(3) 清澄 [clear]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4) 又如:冽香(清香);冽泉(清泉);清冽(清澈)
洌liè
基本字义
1.
水清,酒清:“泉香而酒~”。~清。
详细字义
〈形〉
1.
清澄。 [(of water,wine)
crystal-clear]
洌,水清也。从水,列声。——《说文》
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
洌风过而增悲哀。——《文选·宋玉·高唐赋》
水尤清洌。——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泉香而酒洌。——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2.
又如:洌风(寒风);洌清(清沏的样子)
3.
寒冷
[cold]
玄泉洌清。——张衡《思玄赋》
洌寒、泉食。——《易·井》
4.
又如:洌风(寒风);虎啸风洌;洌洌(寒冷的样子);洌气(寒气);洌清(寒凉的样子)
〈动〉
1.
假借为“捩”。拗折 [break]
2. 洌和冽古文中的通假“冽”与“洌”的区别 人教版八下《语文》之《小石潭记》中“水尤清冽”而学习《醉翁亭记》时,文中亦有“泉香而酒洌”,二者仅是一点之差,意思如何区分呢?学生深感迷惑不解,故疏理之。
《小石潭记》课文注释:冽,凉;《醉翁亭记》课文中没有注释,查《教师用书》本文译文中为“清”。 查《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P983,“冽”(1)寒冷。
《诗经·曹风·下泉》:“冽彼下泉。”成公绥《啸赋》:“横郁鸣而滔涸,冽飘眇而清昶。”
(2)通“洌”。清醇。
欧阳修《醉翁亭记》:“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P984“洌”清醇,清澈。
《晋书·左贵嫔传》:“日(日与奄,合成)暖而无光,气(竖心与刘,合成)(竖心与栗)[忧伤之。]以洌清。”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 百度资料:冽 liè 〈形〉 (1) 寒冷。
亦作“洌” [cold] 有冽氿泉,无浸获薪。——《诗·小雅·大东》 秋风冽冽,白露为朝霜。
——左思《杂诗》 (2) 又如:冽冽(寒冷的样子);冽风(寒风);冽厉(寒冷而猛烈) (3) 清澄 [clear] 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4) 又如:冽香(清香);冽泉(清泉);清冽(清澈) 洌:liè 〈形〉 1. 清澄。
[(of water,wine) crystal-clear] 洌,水清也。从水,列声。
——《说文》 泉香而酒洌。——《醉翁亭记》 洌风过而增悲哀。
——《文选·宋玉·高唐赋》 水尤清洌。——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泉香而酒洌。
——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2. 又如:洌风(寒风);洌清(清沏的样子) 3. 寒冷 [cold] 玄泉洌清。——张衡《思玄赋》 洌寒、泉食。
——《易·井》 4. 又如:洌风(寒风);虎啸风洌;洌洌(寒冷的样子);洌气(寒气);洌清(寒凉的样子) 〈动〉 1. 假借为“捩”。拗折 [break] 由此可知二者可以通用,都应该是清醇、清澈的意思。
而《小石潭记》课文中解释为“凉”字是不准确的。解释为“清澈”为佳。
而清澈是可以看得清楚,看得到的,而清凉是不能看得到的。
3. 凌在古文中什么意思名〉 1.(形声。
从仌( bīng,冰,夌 líng)声。本义:冰 2. 同本义 涉江莫涉凌,得意须得朋。
——孟郊《寒江吟》 3. 又如:凌冰(流水中的冰块);凌灾(因冰块堵塞河道导致河水泛滥);凌床(冰床);凌室(古代的藏冰室) 4. 冰室,冰库。如:凌阴(冰室) 5. 姓 〈动〉1. 积冰 鱼矜鳞而并凌兮,鸟登木而失条。
——《文选·张衡·思玄赋》 2. 凌驾;压倒 凌冬不雕。——宋· 沈括《梦溪笔谈》 凌出华林部。
——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3. 又如:凌铄(压倒);凌砾(犹言压倒,超过);凌跨(超越);凌迈(超越);凌等(超越等级) 4. 欺侮 终刚强兮不可凌。——屈原《国殇》 5. 又如:凌逼(欺凌压迫);凌藉(欺凌);凌折(欺压,折辱);凌尚( *** 尊长);凌忽(欺辱,轻慢);凌虐(欺压,侵犯;虐待) 6. “凌”假借为“夌”。
侵犯 终刚强兮不可凌。——屈原《国殇》 7. 又如:凌圣(侵犯神灵);凌犯(侵犯;侵扰);凌折(侵犯);凌践(侵害摧残);凌踏(侵害摧残);凌突(侵犯;冲撞) 8. 升,登上(只有于有相当高度的地方) 攻将凌其城。
——《商君书·赏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9. 又如:凌虚(升上天空);凌翥(高飞);凌励(同凌厉。
凌空高飞);凌腾(上升,升腾) 10. 战栗 虎豹之凌遽。——《汉书·扬雄传上》。
注:“凌,战栗也。” 11. 奔驰。
如:凌澌(奔流的冰块);凌厉(奋迅前进,气势猛烈) 12. 迫近 凌晨过骊山。——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13. 又如:凌晓(清晨);凌薄(迫近);凌摩(迫近,接近) 14. 乘,驾驭 [ride]。
如:凌风(驾着风) 15. 越过,渡过 金舟不能凌阳侯之波。——葛洪《抱朴子》 〈形〉 1. 寒。
如:凌冬(寒冬);凌冽(寒冷);凌兢(寒冷的地方);凌凌(严肃;可敬畏的样子;寒冷的样子) 2. 杂乱 风入春松正凌乱。——元稹《五弦弹》 3. 又如:凌乱(杂乱而没有次序)[1]。
4. 文言文小石潭记,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青冽怎么翻译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ci)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古,余弟宗玄。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译文 从小山岗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成林的竹子,听到了水声,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碰撞发出的声音,(我)心里为此感到高兴。砍伐竹子开出道路,往下见到了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凉。(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形成了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览的人逗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身)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长蛇爬行那样弯曲,(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那石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能知道它(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小石潭的岸边上,四下里竹子和树木包围着,静悄悄得没有其他人,(令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由于这里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呆得太久,于是记下了这番景致离开了。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来的人,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关于“端午节屈原的故事”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苍钰烁]投稿,不代表创健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huangjian-nb.com/cshi/202504-2980.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创健号的签约作者“苍钰烁”!
希望本篇文章《端午节屈原的故事》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创健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端午节屈原的故事”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端午节屈原的故事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关于端午节跟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