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基孔肯雅热病毒主要流行哪些地区?”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基孔肯雅热病毒主要流行哪些地区?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基孔肯雅热目前主要流行在东南亚地区和非洲地区恐机肯雅热是会传染的,因为它本来就是一种通过蚊子吸血而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就在之前柬埔寨已经发起了千例基孔肯雅热病毒传染的疫情了,这就使得柬埔寨的医疗卫生系统压力更加大。而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热病毒所引起的,而病毒又主要寄生于蚊虫体内,然后通过吸血传播给人群。这种病毒一般的流行季节在夏季和秋季,因为天气宜人非常适合蚊虫的生长和繁殖,所以他们顺带着也就将病毒传播了出来,一般病毒的潜伏期为2~12天,患有肯基孔雅热的人会觉得身体很热,会出现发烧的症状,并且关节会出现疼痛的现象,严重者可能会出现皮疹和轻度出血,但是死亡率却非常低,死亡率只有0.09%一般患者在接受一个星期的治疗之后就会痊愈。
目前基孔肯雅热没有已经现世的疫苗,和登革热非常相似,都是通过蚊虫来传染的。在1952年首次出现了基孔肯雅热,首次发生此项疫情是在坦桑尼亚发生的,一直到1956年才分离到病毒,之后在印度洋地区造成了大规模的流行,但是由于死亡率不高,所以每一次此次疫情爆发的时候并没有引发人类太大的担心。同时专家还认为基孔肯雅热病毒的宿主并不是文字,而是像狒狒,黑猩猩,牛马,猪等这些被感染的动物,将病毒寄生在自己体内,然后等蚊子叮咬了这些牲畜之后,病毒就到了文字体内,文字再去吸人的血,然后将病毒传染给人类。
所以想要预防这个疫情能做的,就只有在去往非洲或者东南亚地区旅游的时候,预防蚊虫叮咬,身上多带一些花露水,或者直接就穿长衣长裤,一旦被蚊虫叮咬之后出现了发热关节疼痛的症状,那么一定要及时的就医。
上海报告9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这种病有哪些症状?
寨卡病毒多数情下会自己好的,一般成年人感染之后多数人并没有什么症状,只有接近20%的人会有症状出现,出现症状后多在一周内自愈,所以不是特别需要注意治疗的疾病,但是这种疾病威胁的是备孕、孕妇、婴幼儿人群,所以家长们还是需要多多注意。
寨卡病毒会自己好吗
寨卡病毒能够治愈。在上世纪40年代就在非洲乌干达被分离到了,之所以没有引起关注是因为这么多年来它主要引起散在的轻症病例,人感染以后,绝大多数都没有任何表现,大概只有1/5的人会发病。绝大多数人感染这个病以后症状轻微,在医学界,这被称之为自限性疾病,表现为发热、皮疹、关节痛等,一般经过4到7天就可以自愈了,不需要很特别的治疗。所以,中国公众没有听说过这个病毒也就不足为奇了。
不过如果孕妇感染了寨卡病毒,则可能导致新生儿小头症或者新生儿的死亡。新生儿小头症要早治疗则能早康复。如果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则可能造成脑部发展障碍的后遗症。
当携带寨卡病毒的蚊子亲吻了你,后果会怎样?人被带有寨卡病毒的蚊子叮咬后,大约3~7天后发病。绝大多数人症状很轻,出现发热、皮疹、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痛、全身乏力以及头痛等症状,持续2~7天后自愈。近期有研究表明,该病毒感染可能导致少数人出现神经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孕妇感染后可能会导致胎儿出现小头畸形。
寨卡病毒如何与普通感冒区分?李建东:寨卡病毒病本身的临床表现不是特别特异,但是和普通感冒还是有区别的。第一,它的皮疹是比较明显的,而普通感冒的皮疹相对要少一些。还有就是关节痛,同时有一些小关节容易发生关节水肿,也是比较明显的。另一方面,寨卡病毒病跟大部分病毒病相比,单纯从临床表现上也很难确诊,主要还是参考患者的旅行史,看他是不是去过流行区,主要是南美洲和东南亚的一些国家,比如曾到印度尼西亚、柬埔寨等地方去旅行过的,经过蚊虫叮咬,回来以后发病,这种情况就倾向于寨卡病毒病。但也还是要经过实验室诊断,因为也有可能是登革热或基孔肯雅热。这样的患者去就诊的时候,要及时告诉医生是不是在两周以内去过东南亚或美洲。
保护自己,远离寨卡
目前该病虽尚无疫苗,没有特效药物,但可以通过预防蚊虫叮咬来有效预防。
哪里存在寨卡病毒?寨卡病毒出现在蚊虫数量较多的热带地区,已知该病毒在非洲、美洲、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流行。
寨卡病毒于1947年被发现,然而多年来仅在非洲和南亚地区发现过散在人间病例。2007年,首次得到文件记载的寨卡病毒病疫情发生在太平洋。
2013年以来,西太平洋、美洲和非洲报告发生了相关病例和疫情。由于蚊虫可以生活并且滋生的环境受城市化和全球化的影响出现扩大,因此可能会在全球发生寨卡病毒病大型城市疫情。
去病毒流行区旅行应如何加强防护?
倪大新:寨卡病毒病,从2015年以来报道有本地传播的国家和地区共36个,其中28个在美洲,比如巴西、哥伦比亚、洪都拉斯、委内瑞拉、萨摩亚等,另外还有太平洋加勒比地区的一些岛国,还有非洲的佛得角病例也比较多。东南亚这边有泰国、马尔代夫等。从目前掌握的情况来看,泰国、马尔代夫报告的病例数还很少。这些国家当中有不少是热门的旅游国度,如果要赴这些地区旅行的话,要特别注意预防蚊虫叮咬。从自身防护来讲,可以穿一些浅颜色的长衣长裤,裸露的部位可以喷洒驱蚊剂。另外,要注意屋里的防护,比如住的地方蚊子多的话,要尽量住在有纱门纱窗或者有蚊帐的环境里,如果有空调的话,要把空调调到适宜的温度,这样也可以避免蚊虫叮咬。如果是到这些地方工作,待的时间比较长,还要注意居住的室内外环境,要经常清理积水,防止蚊虫滋生。通过这些方式,可以有效地预防蚊虫叮咬,就可以防止感染寨卡病毒。
人们如何染上寨卡病毒?人们会在被受到感染的伊蚊叮咬之后染上寨卡病毒——这一蚊虫与传播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的蚊子类型相同。
传播病毒的伊蚊我国有分布吗?倪大新:我国有两种伊蚊,一种是埃及伊蚊,目前只存在于海南、广东雷州半岛即潮州一带,还有云南的少数地区,比如西双版纳,另外,还有台湾也有这种蚊子。另一种是白纹伊蚊,这种蚊子在我国分布得比较广,从东北辽宁一直到河北、山西、陕西,一直到西藏最南部可以划一条斜线,这条线的东南方向的省份都有白纹伊蚊存在。在这条线之北目前还没有发现有白纹伊蚊,这些地区不用担心。对这条线的南部地区,疾控部门正在加强蚊媒的监测安排,通过监测来不断了解各个地区伊蚊的数量情况,如果达到一定的警戒线,会通过政府来组织大家通过爱国卫生运动进行蚊媒控制,降低传播的风险。
寨卡病毒病的症状如何?
寨卡病毒往往会引起轻微病症。人们在受到感染的蚊子叮咬后几天内会出现症状,多数寨卡病毒病病人会出现轻微发热和皮疹。
另有一些人可能还会出现结膜炎、肌肉和关节疼痛以及疲劳感。这些症状通常在2-7天后消失。
寨卡病毒可能有哪些并发症?由于在2007年之前并没有记录发生大型寨卡病毒疫情,因此目前对这一疾病并发症的了解甚少。
2013-2014年在法属波利尼西亚发生了首起寨卡病毒病疫情,当时还同时出现了登革热疫情,在此期间报告称,吉兰巴雷综合征出现非正常上升。
正在对这一影响开展回顾性调查,包括寨卡病毒和其它可能因素发挥的潜在作用。2015年当巴西首次出现寨卡病毒疫情时也同样观察到吉兰巴雷综合征上升情况。
2015年,巴西当地卫生当局在出现寨卡病毒疫情的相同时间也观察到出生时患有小头症的婴儿数量有所上升。
除其它可能因素外,卫生当局和机构目前正在调查小头症与寨卡病毒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然而,在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任何可能关联之前需要进一步开展调查和研究。
孕妇感染会导致胎儿小头症吗?
倪大新:新生儿或者胎儿头颅的发育大小和正常儿童比较相差两个标准差以上,明显小的话,医学上就说他患有小头症。小头症的患儿智力或者说行为能力、寿命都受到很严重的影响,很多小头畸形儿生下来没几年就死亡了。小头症一般是在脑部发育的过程中因为病毒感染或者一些其他的暴露导致,比如酒精、毒物等很多因素也可能引起小头症。这次小头症出现主要是在寨卡病毒流行的地方,重点是巴西。巴西从2015年报告小头症病例明显增加,2015年11月到2016年2月13日,总共报告了5280例疑似小头症,这个数量比较惊人,因为往年巴西一年也就报告一两百例,出现了明显的上升。目前国际社会正在对巴西的小头症进行调查研究,经过对1300多例病例进行复核,其中有421例,即1/3确诊是小头畸形,也就是说其他的诊断可能有问题,并不是真正的小头畸形,这其中有寨卡病毒感染证据的不到10%,也就是41例通过检查能检测到寨卡病毒核酸。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们高度怀疑小头畸形和寨卡病毒感染有关,但是还没有定论,仍在进一步调查中。值得注意的是,其他国家报告怀疑和寨卡病毒相关的小头畸形的数量很少,都是零星病例的报告,比如像哥伦比亚,到目前为止,尽管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有两万多例,但还没有报告怀疑与寨卡病毒相关的小头畸形病例,所以最终结论还有待观察。
孕妇是否应当关注寨卡病毒?目前正在调查孕妇感染寨卡病毒与其婴儿罹患小头症之间可能存有的关联。在得到更多了解之前,孕妇或者计划怀孕的妇女应当格外注意自我保护,防止蚊虫叮咬。
如果已怀孕并且怀疑可能染有寨卡病毒病时,就请你在怀孕期间去看医生,并接受密切监测。
什么是小头症?小头症是婴儿头部出现非正常变小的一种罕见病。这是由于婴儿在子宫或者在怀孕期间大脑发育异常造成的。
患有小头症的婴儿和儿童通常会在生长过程中遇到大脑发育困难。
小头症可由一系列环境和遗传因素造成,比如唐氏综合症;接触药物、酒精以及子宫内存有其它毒素;以及怀孕期间出现风疹感染。
如何对寨卡病毒病进行治疗?
寨卡病毒病的症状可用普通止痛和退烧药物治疗,且要休息并大量饮水。如果症状加重,病人应当求医。目前尚没有针对这一疾病的治愈办法或者疫苗。
寨卡病毒病如何得到诊断?对大多数得到寨卡病毒病诊断的病人而言,这种诊断以病人症状和近期病史为基础(比如,蚊子叮咬,或者到已知存有寨卡病毒的地区旅行)。可通过血液检测法做出实验室确定诊断。
我应如何去做来保护自己?防患寨卡病毒的最佳保护方式就是防止蚊子叮咬。
防止蚊子叮咬会保护人们免患寨卡病毒,也不会患上通过蚊媒传播的其它疾病,比如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和黄热病。
要做到这一点可能就要使用驱虫剂;
穿戴可使尽可能多的身体部位得到覆盖的衣服(最好是浅色衣服);
采用纱网、门窗紧闭等物理屏障;
以及在蚊帐内睡觉。
另外较为重要的是将水桶、花盆或者汽车轮胎等可能蓄水的容器实施排空、保持清洁或者加以覆盖,从而去除可使蚊虫滋生的地方。
我是否应当避免到存在寨卡病毒的地区旅行?
旅行者应当不断了解寨卡病毒和其它蚊媒疾病情况。如存有疑虑,就请征求当地卫生和旅行部门的意见。
要保护自己免患寨卡病毒和其它蚊媒疾病,每个人都应当采取上述措施,避免受到蚊子叮咬。孕妇或者计划怀孕的妇女应当遵循这一建议,当前往已经出现寨卡病毒疫情的地区旅行时也可征求当地卫生部门的意见。
根据现有证据,世卫组织并不建议在寨卡病毒病问题上采取任何旅行或贸易限制措施。作为一项预防性措施,有些国家政府可能会根据自己对已有证据和当地危险因素的估计,对其本国民众提出公共卫生和旅行建议。
什么时候能用上寨卡病毒疫苗?李建东:现在有很多国家开始了疫苗研究,我国也正在积极落实疫苗的研究。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最早的疫苗应用可能还有一年半的时间,因为疫苗需要很严格的安全性评价、临床验证。这个时间较长,是因为疫苗研制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要对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要确定绝大多数人打了疫苗都能产生保护效果,同时没有严重的副作用,这样才能在人群中进行推广。另外,寨卡病毒疫苗未来的应用前景还是要看我们对这个疾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的结果,比如它的流行广度、未来疾病会不会发生严重性的变化等,对成本效益也要进行综合考虑。
蚊子分哪些种类?有什么特点?
据上海市疾控中心的最新信息,截至到目前,上海市已经报告输入性登革热病例9例。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今年上海市的输入性病例同比下降,但是疾控中心专家表示,还要警惕本地传播和流行。市民需要做好灭蚊防蚊的工作,从登革热流行地区返回之后,如果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就诊。据介绍,我国目前尚无登革热疫苗的应用,也没有特效药物可以应用。登革热传染病的主要治疗措施就是住院隔离或居家隔离、对症医治。
据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所病媒科主管医师刘曜介绍,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经由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的症状是头痛、发热、皮疹、关节痛、肌肉痛等,登革热在我国属于法定的乙类传染病。它主要流行于全球热带以及亚热带地区,主要在夏秋季发生。我国出现的一般只是零星几例,大家无需为此恐慌。
因为登革热人与人接触不会传播,所以防控登革热的关键就是灭蚊防蚊。白纹伊蚊是上海最常见的蚊虫种类,腿上有白斑,胸背有白线,俗称为?花脚蚊子?。白纹伊蚊是攻击人类的最凶猛的蚊种之一,被它叮咬后,人的身体反应较大,经常奇痒难忍,蚊子叮咬的包也较大。白纹伊蚊传播的疾病较多,包括登革热、基孔肯雅热、寨卡病毒病、裂谷热等。
上海疾控部门在每年白纹伊蚊活动期来临之前都会进行全城灭蚊行动。?我们呼吁市民人人动手,参与全城灭蚊行动。?具体的灭蚊方法有以下6种。房前屋后的缸、罐、啤酒瓶等积水容器要及时清理;空调水接水盘、饮水机接水盘、花盆托盘等位置的积水要及时清理;家用的水缸、水箱要加盖;防止垃圾堆积,将垃圾放入密闭塑料袋或密闭容器中;家养的水生植物要勤换水、清洗容器、清洗根须,容器底部注意不要留存积水;房前屋后沟渠的死水要注意排干,下水道及时疏通,及时平洼填坑等。
蚊属昆虫纲,约3,300种及亚种,中国有15属33种及亚种。蚊媒疾病的重要媒介,大多属于三属:按蚊属、库蚊属和伊蚊。蚊子的种类很多,但是总的划分为三大类,一个是按蚊,一类是库蚊,另一类是伊蚊。
第一大类是按蚊 按蚊成虫的特征是翅大多有斑,身体大多是灰色的,身体在停留的时候,与停留面保持一定的角度,它大多在夜间活动。
第二大类是库蚊 库蚊的成虫它的特征是翅大多无斑,它的体色是棕**,身体在停留的时候,往往与停留面保持平衡状态,平行状态,它的活动也大多在夜间。
第三大类是伊蚊 伊蚊成虫的特征是翅没有斑,体是大多是黑色的,而且有白斑,它因为喜欢白天活动,因此我们经常在室内,在阴凉的地方,白天经常有这类蚊子来袭扰,可能大家都会有印象,它的身体是黑色的,有白色的斑纹。
蚊子生活习性
1.孳生习性
蚊虫都孳生于水中,不同类型的水体孳生不同种类的蚊子:
孳生地类型 孳生主要蚊种
高度污染水体,如粪坑、粪池、垃圾水坑等 骚扰阿蚊
轻度污染水体,如污水沟、清水粪坑,洼地积水等。 致倦库蚊、淡色库蚊
面积较大的清洁水体,如稻田、荷溏、沼泽、灌溉沟等。 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
清洁而流动水体,如山溪或溪床等。 微小按蚊
小型自然水体,如树洞、竹筒、坛、罐等积水。 白纹伊蚊、仁川伊蚊、
家宅内外的器,如水缸、瓶子盖积水等。 埃及伊蚊
2.吸血习性
蚊子是通过吸血传播疾病的,它们中只有雌蚊才吸血。雌蚊只有吸血才能使其卵巢发育,繁殖后代。雌蚊多在羽化后2-3天开始吸血,湿度、温度、光照、气味等多种因素都能影响蚊子的吸血活动。雌蚊一般气温在10°C以上时开始吸血;其中伊蚊多在白天吸血,按蚊、库蚊多在夜晚吸血;有的偏吸人血,有的爱吸家畜的血,有的人、畜血都吸,可传播人兽共患病。
3.栖息习性
蚊子羽化后和吸血后喜欢在隐蔽、阴暗和通风不畅的地方栖息,如室内床下、柜后、门后,墙缝以及畜舍、地下室等,室外在草丛、山洞、地窖、桥洞、石缝等处。家栖型有微小按蚊、嗜人按蚊。半家栖型有中华按蚊、日月潭按蚊等,吸血后有些在室内,有些到室外栖息。野外栖型有如大劣按蚊、白纹伊蚊等吸血后要飞到室外消化胃内的血液。
4.活动习性
蚊子喜欢随气流而动。黄昏的时候地面把白天吸收的热量散发出来,地面附近上升的气流使蚊子飞行更容易,这时候蚊子最活跃。夏天室内风扇里有被打死的蚊子,那就是它们乘风而飞的结果。
蚊子追寻二氧化碳叮人。科学家通过电子显微镜研究发现,蚊子是通过触角上的感觉毛感受到二氧化碳气体来发现人的。在黑咕隆咚的夜幕下,蚊子最初的飞行是随意的。可是,当它的感觉毛上的二氧化碳感受器接收到空气中某些地方有二氧化碳气流时,便会立即向这股气流飞去,然后像“直升机”那样降落在人体皮肤上。实验证明,在离人体15米远的地方,蚊子的感受器就能探测到二氧化碳气体。美国科学家曾做过如下实验:他让一个人穿上密不透气的橡皮衣服置身在一间小实验室里,室内有一大群蚊子。当人呼出的二氧化碳被管子引到室外时,蚊子对人不予理睬;如释放出一点二氧化碳在室内,蚊子就争着飞去叮咬。可见,蚊子是靠二氧化碳气体找到人的,并不是靠体温,因为人呼出热气最多的地方——嘴、鼻,很少有蚊子叮咬。
蚊子追踪性信息素。化学物质交流是昆虫最基本的交流方式。蚊子能释放一种化学信号或称性信息素来吸引异性。它们通过触角感知这些化学物质。在触角内部,信息素分子打开特殊的开关,将神经信号传送给大脑。蚊子通过追踪空气中若隐若现的性信息素来追随异性,为了在旅程中准确阅读信息并做停留,它们不断地复位它的信息素检测系统。所以我们常常看到蚊子“扎堆”或“群聚”。
蚊子趋光而上。蚊虫夜间喜光已是常识。但最能诱引它们的是紫外光,蚊虫的眼睛构造与人类不同,其视觉与人类不同,人类的眼睛看不见,但对蚊子而言,却是耀眼明亮的光源。人类常常利用蚊子的趋光性,使用紫外光诱引蚊虫加以捕杀。一般而言,蚊子能感知的紫外光波长介于300nm - 400nm的光波。
蚊子危害
蚊子具有吸血习性,吸血时寻找人或动物氨基酸气味,尤其婴儿或皮肤细嫩者。吸血时蚊子可将疟原虫、丝状蚴、乙脑病毒等涎液注入人体内,使人感染发病。因此,蚊子不但叮人吸血影响睡眠,还会传播乙型脑炎、疟疾、登革热、血丝虫病等。
去年,登革热曾在泰国等一些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爆发流行。由于2001年肆虐的是登革热新变种,并出现在之前没有发病过的地区,人体的免疫系统还无法产生免疫力,因而疫情异常严重。很多感染者初时往往都察觉不出自己已染上登革热,未有及时求医,结果在病发初期轻微发热过后,病情便急转直下,快速失血陷入休克而死。其实,登革热几乎每年都在世界范围内出现。1998年泰国曾发生较重的疫情,约30万人染病。2001年泰国被传染上登革热的人近4万,死亡180人。死者大多数是9岁以下的儿童。
在泰国周边的柬埔寨、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尼,南亚地区如孟加拉国,拉丁美洲的巴西、委内瑞拉、玻利维亚、秘鲁等国家2001年都出现过疫情,其中柬埔寨、菲律宾更严重,政府采取的防范措施也更严格。据菲律宾官方公布的统计数字,菲律宾2001年患登革热的人数达7940人。患者大多数是1岁以下的婴儿和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据《越南农业报》2001年8月20日报道,2001年1~8月份,越南登革热患者已达18674人,比2000年同期增长51%,其中有44人死亡。越南西部地区的登革热患者人数增长213%,北方地区增长123%,中部地区增长143%。2001年9月,孟加拉国首都达卡市爆发登革热疫情,有18000多人被传染。来势凶猛的登革热,着实让世人惶恐不安!
苍蝇习性及危害
苍蝇骚扰人畜,污染环境,且能传播多种疾病,某些种类的苍蝇还能刺吸人畜血液,或寄生在人、畜体内,危害极大。蝇类属于昆虫纲、双翅目、环裂亚目。我国有1500多个品种,,其中与卫生有关的住区蝇类多属于蝇科,麻蝇科,丽蝇科,狂蝇科等。
蝇类的形态、生活史及生态习性
苍蝇的发育分卵、幼虫、蛹、成虫4个时期,属完全变态。每年可完成繁殖7~8代,在我国南方温暖地区,每年可繁殖十多代。以家蝇为例,其不同发育时期的生态习性如下:
食性,成蝇的食性很复杂,因种类而异,有密食性、粪食性、血食性、
杂食性等。它们喜食各种动物尸体、垃圾、人畜粪便、尿、痰,以及鼻、眼、伤口的分泌物,又喜欢食人的食物和水果等。在人的食物上边吃、边吐,边排便,因而对食物造成严重污染,传播各种疾病,尤其是肠道传染病。
活动。家蝇善于飞行,1小时可以飞行6~8公里。但其活动范围一般在以孳生地为中心,100~200米半径区域内。个别的也可以飞行到10公里之外。苍蝇的活动因蝇种而异,主要受温度和光线两种因素的影响。它们有趋光性,喜欢在白天或有光亮处活动,夜间常停落在天花板、电线或悬空在绳索上。家蝇对温度较敏咸,30 ℃ 时最活跃,30 ℃ 以上则喜欢停留在荫凉处,15 ℃ 时尚能取食,12 ℃ 时还能飞行,9 ℃ ~10 ℃ 只能爬行,7 ℃ ~8 ℃ 完全不动,致死温度为45 ℃ 以上。
季节性,各种蝇类对季节选择较严格,因此可分为春、春夏、春秋、夏、夏秋、秋和寒季高峰等7个型。地理位置也有一定影响,如家蝇在我国南方热带地区终年出现,在寒带与温带则冬季停止发育、繁殖。
越冬,多数蝇类以蛹越冬,但越冬方式与当地的气温等条件及种类有关。蛹或成虫的越冬场所多在孳生地的附近,一般在3米的范围内,在离表面0.5厘米 深的松土、垃圾的孳生物中越冬,春暖后再发育。成蛹越冬多选择温暖场所,静伏不动,春暖复出。
孳生习性,因蚊种不同有所差别。
孳生物质是蝇类孳生的基本条件,可分为人粪类、畜、禽粪类、腐败动物类、腐败植物类、垃圾类、动物分泌类等。
关于“基孔肯雅热病毒主要流行哪些地区?”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忆梦]投稿,不代表创健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huangjian-nb.com/cshi/202504-2452.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创健号的签约作者“忆梦”!
希望本篇文章《基孔肯雅热病毒主要流行哪些地区?》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创健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基孔肯雅热病毒主要流行哪些地区?”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基孔肯雅热病毒主要流行哪些地区?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