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中药知识 | 甘草的功能与作用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药知识 | 甘草的功能与作用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甘草又称蜜草,被誉为“国老”是我国传统的药材, “十药九草”就能看出甘草在中药中的地位的重要性。并且被东西方人共同青睐。药材源于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甘草、光果甘草或者胀果甘草的干燥根及根茎。甘草正如它的名字,它的味道是甘甜的,是天然的甜味剂。甘草中含有甘草甜素,是甘草甜味的有效成分,它可是纯天然的甜味剂。甘草甜素的甜度约为蔗糖的80~300倍,甜如蜜。
生长地区我国应用甘草历史悠久。由于历代帝王建都中原,所以使常用的甘草资源耗用已久,原主产甘草的山西、陕西、山东及东北三省,现已绝迹或分布甚少,目前能提供野生商品药材的省区仅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青海和陕西的榆林地区等地。在春秋二季采挖后入药。
形态根与根状茎粗状,直径1~3厘米。具甜味。茎直立,多分枝,高30~120厘米。叶长5~20厘米,托叶三角状披针形。七月开花,色紫而美花后结荚,有籽如豆,总状花序腋生,具多数花,总花梗短于叶,密生褐色的鳞片状腺点和短柔毛;苞片长圆状披针形,长3~4毫米;花萼钟状,长7~14毫米,密被**腺点及短柔毛;花冠紫色、白色或**;子房密被刺毛状腺体。荚果弯曲呈镰刀状或呈环状。种子3~11,暗绿色,圆形或肾形,长约3毫米。
性味性平,味甘。
归经归心经、胃经、脾经、肺经。
功效补脾益气、清热解毒、止咳祛痰、缓急止痛、调和诸药。但是生甘草和炙甘草功效不同。
生甘草: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胃经,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等功效。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或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炙甘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
其一般规律可总结为∶其生者偏于清热,炙者则偏于补中。热证、实证需清热时要使用生甘草,虚寒证需补益时则使用炙甘草。
临床应用甘草在临床上有生、炙两个炮制品种。将甘草干燥根茎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成饮片,供入药者称生甘草。将生甘草饮片用蜂蜜拌匀,再炒至不粘手,取出摊晾,然后供入药者,称炙甘草或蜜炙甘草。甘草内服常用量为3~9克,但作主药使用时用量为10~30克。其用量大小取决于:大量30克以上缓急止痛并能解毒,中量6~10克益气补中,小量3~6克调和药性。
化学成分甘草酸、黄酮类、氨基酸、生物碱、多糖等。
使用禁忌建议孕妇、哺乳期女性、性功能障碍、肥胖、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月经期间等都不适合服用甘草。在中药配伍禁忌“十八反”中明言,及甘草与大戟、芫花、海藻、甘遂属于配伍禁忌,不宜同用。
配伍药方
1. 治心气不足:炙甘草、生地黄、麦冬、党参、桂枝、阿胶。出自《伤寒论》
2. 治少阴病二、三日,咽痛,与甘草汤不差者:桔梗一两,甘草二两,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温分再服。出自《伤寒论》桔梗汤
3. 治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甘草四两(炙),干姜二两(炮)。上药细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再服。出自《金匮要略》甘草干姜汤
4. 治荣卫气虚,脏腑怯弱,心腹胀满,全不思食,肠鸣泄泻,呕哕吐逆:人参(去芦)、茯苓(去皮)、甘草(炙)、白术各等分。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出自《局方》四君子汤
5. 治肺热喉痛,有痰热者:甘草(炒)6克,桔梗3克(米泔浸一夜)。每服15克,水一钟半,入阿胶半片煎服。出自《小儿药证直诀》
6. 治腿脚挛急,或腹中疼痛:白芍药、炙甘草各12克。水煎去渣,分两次服。出自《伤寒论》芍药甘草汤
7. 治百药毒方:生甘草6克,生锉。以水三盏,煎至一盏半,去滓,停冷。每服半盏,细细饮之,未效更服。出自《圣济总录》
8. 治畜禽水产慢性腹泻肠炎:党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出自《山东华萌》华萌乐舒
此文章由山东华萌中医药研究有限公司整理归纳,欢迎留言评论!
茯苓,桂枝,甘草,白芍,的药理作用是啥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和禁忌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很多人对这种药材并不是很了解,不同的使用方法对人体产生的作用也不一样,很多药材都能够直接食用,这种药材是十分值得研究的,下面跟大家分享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和禁忌1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1、茯苓治湿泻。
茯苓有治湿泻的作用,可以用一两白术与七钱半去皮茯苓一起细切之后加水煎煮,在食前服用。
2、茯苓治水汽浮肿。
茯苓有治水肿的作用,可以用30克赤茯苓、30克桂心、30克枣仁这三味中药混合后共同研磨为细末,每次用米饮调下6克。
3、茯苓治心虚梦泄或白浊。
茯苓有治心虚梦泄或白浊的作用,可以用二钱白茯苓研磨成细末,用米汤调下,每日二服。
4、茯苓治烦闷惊悸,心胸结气,风热口干。
茯苓治烦闷惊悸的作用,可以用30克赤茯苓、30克去心麦门冬、50克粟米这三味中药混合后共同锉细,先加水1升煎至500毫升,接着去除药渣后下米煮作粥,趁温食用。
茯苓的副作用、禁忌、注意事项
在使用茯苓时,可以单独使用茯苓,也可以搭配白术、桂心、枣仁、麦门冬、山药、甘草等中药来使用,阴虚而无湿热人群忌服茯苓;阴虚火旺人群忌服茯苓;虚寒精滑或气虚下陷人群忌服茯苓;病人肾虚,小水自利或不禁不得服茯苓。
茯苓的功效与作用和禁忌2茯苓的功效与作用
1、茯苓可以利水去湿,而且药性比较平和,副作用很小,治疗病症的同时也不会伤到正气。而且茯苓去湿的效果非常强大,不论是寒湿、湿热,还是脾虚湿聚,都有显著疗效。因此,有小便不利、水肿以及各种湿症的朋友,可以经常吃些茯苓,改善这些症状。
2、茯苓在健脾上有很明显的功效。对于脾虚而导致的泄泻、带下、痰湿、痰饮咳嗽等病症,食用茯苓可标本兼治,不仅能化痰、止泻,缓解表面病症,更能从根本上改变脾虚症状。因此,脾虚的朋友,推荐您常吃茯苓。
3、 很多朋友因为平时生活、工作压力过大,或因为本身的一些疾病,经常会出现心悸、失眠、多梦、情绪不佳等现象。那么,大家可以尝试服用一段时间的'茯苓,相信这些现象一定会有很明显的改善。
4、茯苓中的多糖类物质等营养元素可以保护肝脏,预防肿瘤、癌症。因此,朋友们可以经常吃些茯苓,以保护肝脏健康运行,减少肝脏疾病;同时也帮助提高身体免疫力,预防多种疾病,保持身体健康。
食用茯苓有禁忌
肾虚多尿、虚寒滑精、津伤口干者慎用茯苓,因为茯苓利水利尿的药效很强,有这些病症的朋友如果食用茯苓,会使病情加重。
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食用茯苓,因为茯苓的淀粉含量很高,而糖尿病患者是需要严格控制淀粉摄入量的,因此最好不要随便食用茯苓。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甘草: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
基本上就是这些,不知道是不是你需要的!
关于“中药知识 | 甘草的功能与作用有哪些”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若萱]投稿,不代表创健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huangjian-nb.com/cshi/202505-1447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创健号的签约作者“若萱”!
希望本篇文章《中药知识 - 甘草的功能与作用有哪些》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创健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中药知识 | 甘草的功能与作用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中药知识 | 甘草的功能与作用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