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仁义礼智信名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仁义礼智信名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篇一:《论语》中有关“仁义礼智信”的名句
论语中“仁”的名句
1. [论语原文]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古文今译]孔子说:“只有那些有仁德的人,才能爱人和恨人。”
[个人浅析]孔子讲“仁”,不仅是要“爱人”,而且还有“恨人”。只有做到了“仁”,才会有正确的爱和恨。
2.[论语原文]樊迟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古文今译]樊迟问孔子怎样是仁,孔子说:“仁人对难事,做在人前面。有收获时,他得在人后,这可以说是仁了。”
3.[论语原文]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古文今译]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仁德人喜爱山;聪明人灵活,仁德人专一。聪明人快乐,仁德者长寿。”
4.[论语原文]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5.[论语原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人,很少有仁爱之心。”
6.[论语原文]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孔子说:“有志之士,仁义之人,不能为了求得保住性命而损害仁,而应舍生忘死来维护仁义。”
7.[论语原文]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译子夏说:“广泛学习钻研,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问题并且联系实际去思考,仁德就在其中了。”
论语中“义”的名句
1.[论语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通晓道义,小人通晓私利。”
2.[论语原文]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 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就在其中了!用不义的手段得到富贵,对我来说,(那些富贵)就象(天上的)浮云。”
3.[论语原文]子曰: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原子路问成人,子曰:“若臧武仲之智,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曰:“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约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译子路问怎样才是一个完美的人,孔子说:“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孟
公绰的清心寡欲,卞庄子的勇敢,冉求的多才多艺;再用礼乐增加文采,就可以算完人了。”又说:“现在的完人又何必这样呢,见到财利时,能想到道义;见到国家有危难时,愿付出生命;长期处于贫困的境遇也不忘平日的诺言,也就可以算做完人了。”
4.[论语原文]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译樊迟问怎样才是“智”,孔子说:“专心致力于(倡导)人民应该遵从的仁义道德,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不可沉迷于靠鬼神求福),就可以算明智了。”又问仁,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就算仁了。”
5.[论语原文]子曰:“信近於义,言可复也.恭近於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 有子说:“讲信用要符合于义,(符合于义的)话才能实行;恭敬要符合于礼,这样才能远离耻辱;所依靠的都是可靠的人,也就值得尊敬了.”
6.[论语原文]子曰:“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译文孔子说:“真正的通达是:品质正直,懂礼义;善于观察别人讲话的脸色;常考虑如何谦恭待人.”
论语中“礼”的名句
1.[论语原文]子曰:“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译文孔子说:“不合符礼教的话不能看,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听,不合符礼教的东西不能说,不合符礼教的事不能做.”
2.[论语原文]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译文孔子说:“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你一旦这样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了.实行仁德,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3.[论语原文]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大小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王的治国方法,先贤流传下来的道理,最可贵的地方就在于此(依礼行事).无论大事小事,如果只是死板地按照和谐执中的办法去做,有时也会行不通.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而不依照礼制来节制,也是不可行的.”
4.[论语原文]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译文 孔子说:“我完完全全按照周礼的规定去事奉君主,别人却以为这是诌媚呢。”
评析孔子一生要求自己严格按照周礼的'规定事奉君主,这是他的政治伦理信念。但却受到别人的讥讽,认为他是在向君主谄媚。这表明,当时的君臣关系已经遭到破坏,已经没有多少人再重视君臣之礼了。
5.[论语原文]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译文孔子说:“处于上位却不宽容,向人行礼没有敬意,面对丧事毫不悲伤,我还有什么期待呢?” 6.[论语原文]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译文孔子说:“能够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那还有什么困难呢?不能用礼让原则来治理国家,怎么能实行礼呢?”
7.[论语原文]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译文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古代的文化典籍,又以礼来约束自己,也就可以不离经叛道了.”
8.[论语原文]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孔子说:“只是恭敬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徒劳无功;只是谨慎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畏缩拘谨;只是勇猛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闯祸,只是率直而不以礼来指导,就会说话尖刻。在上位的人如果厚待自己的亲属,老百姓当中就会兴起仁的风气;君子如果不遗弃老朋友,老百姓就不会对人冷漠无情了。”
论语中“智”的名句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原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的知识,你都知道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2.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
原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译樊迟问怎样才是“智”,孔子说:“专心致力于(倡导)人民应该遵从的仁义道德,尊敬鬼神,但要远离它(不可沉迷于靠鬼神求福),就可以算明智了。”又问仁,答:“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就算仁了。”
4.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译孔子说:“聪明智慧的人喜爱水,有仁德的人喜爱山;聪明智慧的人活跃好动,有仁德的人沉静稳重;聪明智慧的人快乐,有仁德的人长寿。”
5.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原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子贡曰:“夫子自道也。”
译孔子说:“君子之道有三条,我都没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智慧的人不迷惑、勇敢的人不畏惧。子贡说:“(这正是)老师您的自我表述啊!”
6.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zhì)?”
译孔子说:“与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是一件美事.如果你选择的住处不是跟有仁德的人在一起,怎么能说你是明智的呢?”
论语中“信”的名句
1.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孔子说:“治理一个大国,要严肃认真地处理政事,讲究信用,节省财用,爱护臣下,根据农事的忙闲合理使用民力。”
2.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译文)孔子说:“年轻弟-子,在家孝顺父母,出门敬重兄长,言语谨慎守信博爱众人,亲近仁人。做到这些后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文化典籍。”
3.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子夏说:“对待妻子,能看重其品德而不看重其容貌;侍奉父母,能尽心尽力;侍奉君主,能献出生命;与朋友交往,说话守信用。(这样的人,)虽然说没有经过学习,我必定说他学习过了。”
4.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
(译文)孔子说:“君子不庄重,就不会有威严;从事学习,学业就不会巩固。要把忠诚和信实作为(待人处事的)主导思想。不跟与自己不同道的人做朋友。犯了错误,要不怕改正。”
5.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译文)有子说:“诺言符合义的原则,才可以实践诺言。恭敬符合礼的原则,才可以免遭耻辱。依靠自己的亲族,也就可靠了。”
6.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不讲信用,不知他怎么做人哩!(就像)大车少了輗,小车少了軏,车子还怎么能走呢?”
7.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孔子从四个方面教育学生:古代文献,行为规范,对人忠心,诚实守信。
8.子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译文)孔子说:“说话一定兑现,做事一定果决。这是(不懂变通的)固执的小人呀!不过也可以算是再次一等的士了。”
9.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译文)子张问孔子,怎样做可以称仁。孔子说:“能将五种品德施行于天下,就可以称仁了。”子张说:“请问哪五种。”孔子说:“恭敬,宽厚,信实,勤勉,(给人)恩惠。恭敬就不会招来侮辱,宽厚就能得到众人拥护,信实就会得到别人任用,勤勉就会有成绩,(给人)恩惠就足以使唤人。”
10.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办事没有尽心尽力吗?与朋友交往没有做到诚实守信吗?老师传授的学业没有经常复习吗?”
论语里仁第四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4.1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译文孔子说:“居住在有仁爱的地方最好。选择居住环境而不讲究仁德,怎么算是聪明?”
原文4.2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译文孔子说:“不仁德的人,不能长久地处于贫困之中,也不能长久地处于安乐之中。仁德的人安于仁道,真正聪明的人一定会实践仁德。”
原文4.3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译文孔子说:“只有仁德的人,才能真正喜欢一个人,才能憎恶一个人。”
原文4.4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译文孔子说:“如果立志于行仁德,就不会有恶行了。”
原文4.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比于是,颠沛必于是。”?
译文孔子说:“财富和地位,都是人想要的,不用正当的手段获得,君子是不愿意安此富贵的。贫穷和地位低贱,是每个人都厌恶的,不是因为正当的手段招来的,失去不掉的。
君子离开了仁德,还怎么去成就君子之名呢?君子是连一顿饭的功夫也不能违背仁德的,仓促紧迫的时候是这样,颠沛流离的时候也是这样。”
原文4.6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 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译文孔子说:“我没有见到过真正爱好仁德而厌恶不仁德的人。爱好仁德的人,会把仁德奉为至高无上;厌恶不仁德的人,他实行仁德的方式就是不让不仁德的事情施加在自己的身上。
有哪怕一天的时间也把自己的力量用于实行仁德的人吗?我还没有看见(要实行仁德而)力量还不够的人。可能会有这样的人,但是我没有见到过。”
原文4.7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之人矣。”
译文孔子说:“人所犯的过错,与他是哪一类人有关。观察一个人所犯的过错,也就知道他是什么人了。”
原文4.8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如果能够)早上知道事物的至理,即使晚上死去也可以!”
原文4.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译文孔子说:“读书人有志于探索真理,但却以衣食不好为耻,这样的人就不值得与他讨论了。”
原文4.10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译文孔子说:“君子对待天下的事情,没有绝对的正确,也没有绝对的错误,能够适当就可以了。”
原文4.11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译文孔子说:“君子关心的是道德修养,小人关心的是自己的田宅。君子关心的是法律制度,小人想的是实惠好处。”
原文4.12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译文孔子说:“按照利益的标准来行事,就会招致很多抱怨。”
原文4.13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译文孔子说:“能用礼让来治理国家吗,那还会有什么困哪吗?不能以礼让治国,礼让又有什么用呢?
原文4.14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译文孔子说:“不要怕没有职务和地位,要担忧凭什么获得职务与地位。不要担心没有人知道自己,要追求让人知道自己的本领和才德。”
原文4.15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曾参啊!我的思想是贯穿始终的。”曾子说:“嗯。”曾子出来后,同学们问他“啥意思?”曾子说:“老师的思想,就是忠和恕而已!”
原文4.1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讲道义,小人讲利益”。
原文4.17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看到别人身上优秀的方面就要想着向他这方面看齐,看到别人身上不足的地方,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这方面的毛病。”
原文4.18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译文孔子说:“侍奉父母时,如果他们有不对的地方要委婉的劝说,看到他们不听从自己的规劝,还要对他们保持尊敬,不违逆他们的心愿和想法,为他们做事也不要有怨言。”
原文4.1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译文孔子说:“父母在世的时候,不要远游。如果远游,一定要告诉父母自己的去处。”
原文4.20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孔子说:“如果父亲死后三年内没有改变父亲立下的规矩,可以说就是孝顺了。”
原文4.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译文孔子说:“父母双亲的年龄,不可以不知道。(知道父母的年龄)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高兴,一方面为他们日渐衰老而忧惧。”
原文4.22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译文孔子说:“古代的人说话不轻易出口,以自己做不到为耻。”
原文4.23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译文孔子说:“能严格约束自己却出现错误的人是很少见的!”
原文4.24子曰:“君子喻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孔子说:“君子要言辞谨慎而行动敏捷。”
原文4.2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译文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不会孤独,一定会有朋友。”
原文4.26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译文子游说:“侍奉君主过分繁琐唠叨,就会招致羞辱;对待朋友过分繁琐唠叨,就会被疏远。”
关于“仁义礼智信名句”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左丘文浩]投稿,不代表创健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huangjian-nb.com/cshi/202504-13453.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创健号的签约作者“左丘文浩”!
希望本篇文章《仁义礼智信名句》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创健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仁义礼智信名句”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仁义礼智信名句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篇一:《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