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亚洲之最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亚洲之最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1、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与尼泊尔边境线上,北部在中国西藏定日县境内(西坡在定日县扎西宗乡,东坡在定日县曲当乡,有珠峰大本营),南部在尼泊尔境内,是世界最高峰,也是中国跨越四个县的珠穆朗玛峰自然保护区和尼泊尔国家公园的中心所在。
2、世界最高海拔高原-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第三极”,南起喜马拉雅山脉南缘,北至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北缘,西部为帕米尔高原和喀喇昆仑山脉,东及东北部与秦岭山脉西段和黄土高原相接。
3、世界第一深湖-贝加尔湖
贝加尔湖湖长636千米,平均宽48千米,面积为3.15万平方千米,由地层断裂陷落而成,湖面海拔455米,平均水深730米。
4、世界最大半岛-阿拉伯半岛
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洲,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以色列等国位于阿拉伯半岛上。其中以沙特阿拉伯为最大。
5、世界最大咸水湖-里海
里海,位于欧洲和亚洲的交界处,面积最大的淡水湖则是苏必利尔湖。里海也是世界上接壤最多国家的湖,一共与5个国家接壤。
百度百科-里海
百度百科-阿拉伯半岛
百度百科-贝加尔湖
百度百科-青藏高原
百度百科-珠穆朗玛峰
列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两大著名战役(战役名.时间.交战国.最后怎样)
1、亚洲的经纬度
亚洲大陆东至白令海峡的杰日尼奥夫角(169° 39′ 7″W,66° 4′ 45″N),南至丹绒比亚(103°31′E,1°16′N),西至巴巴角(26°3′E,39°27′N),北至切柳斯金角(104°18′E,77°43′N),最高峰为珠穆朗玛峰。跨越经纬度十分广,东西时差达11-13h。西部与欧洲相连,形成地球上最大的陆块欧亚大陆。
2、欧洲的经纬度
欧洲大陆东至极地乌拉尔山脉(66°10′E,67°46′N),南至马罗基角(西经5度36分,北纬36度) ,西至罗卡角(9°31′W,38°47′N),北至诺尔辰角(27°42′E,71°08′N)。
从海陆位置看,欧洲面对大西洋,背靠亚洲腹地,处于大陆西岸的位置。中纬度的大陆西岸,在大气环流系统中属于西风带,因此,欧洲的大部分地区终年吹拂西风,各地气候深受大西洋的影响。
水平轮廓破碎是欧洲自然地理的一个显著特点。总面积的1\3以上属于半岛和岛屿,其中半岛面积又占全洲面积的27%,这在世界各大洲中是独一无二的。
亚洲地域辽阔,为了便于认识,按照地理方位,把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地区。这些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各具特色。
亚洲最中心的点,亚洲大陆地理中心,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郊乌鲁木齐县永丰乡的包家槽子村境内。地理坐标为北纬43°40′37",东经87°19′52"。
亚洲大陆地理中心是指亚洲大陆范围内处于均衡位置的点,它距大陆周边海岸线最远,大陆性最强。经中国科学院新疆地理研究所两年多的测算和实地考察,勘定为北纬43°40′37"、东经87°19′52"。
实地在天山山脉北麓冲洪积扇上的永丰乡包家槽子村境内,东北至乌鲁木齐市中心约30公里,有公路可达。一座高18米,代表性极强的具有典型亚洲区域特色的“亚心”标志塔巍巍耸立在“亚心”点上。
扩展资料:
亚洲大陆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典型和大陆性显著。东亚东南半部是湿润的温带和亚热带季风区,东南亚和南亚是湿润的热带季风区。中亚、西亚和东亚内陆为干旱地区。以上湿润季风区与内陆干旱区之间,以及北亚的大部分为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亚洲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很低,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2/3,上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一带,1月平均气温低达-50℃以下。
奥伊米亚康极端最低气温曾低达-71℃,是北半球气温最低的地方,被称为北半球的寒极区。夏季普遍增温,最热月平均气温除北冰洋沿岸在10℃以下外,其余地区均在10~15℃之间。20℃以上的地区约占全洲面积的50%。
西欧地势较为平坦,为平原;北欧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中欧有阿尔卑斯山,气温较低;南欧有喀尔巴阡山脉(巴尔干半岛)、亚平宁山脉(亚平宁半岛)和比利牛斯山脉(伊比利亚半岛);欧洲有四大半岛(伊比利亚;亚平宁;巴尔干;斯堪的那维亚)三大平原(东欧、波德、西欧)气温与同纬度相比更暖和,这主要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1、地形总特点:以平原为主,冰川地貌分布较广,高山峻岭汇集在南部。
2、地形区域构成:海拔200米以上的高原、丘陵和山地约占全洲面积的40%,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占60%。
3、山脉分布特点:阿尔卑斯山脉横亘南部,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比较平缓,沿岸多深入内陆的陡峭峡湾。
4、河流分布特点:河网比较稠密,多短小而水量充沛的河流,不少河流间有运河相连接。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世界各气候类型的名称 成因 特点 分布规律 典型地区 对应自然带
一、莫斯科保卫战
1941年10月2日,费多尔·冯·博克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终于向莫斯科发动攻击,代号台风行动。德军认为莫斯科在政治和军事战略上具有重大意义。德军计划以各坦克集团实施突击,割裂苏军防御,并在维亚济马、布良斯克两地域合围歼灭西方面军、预备队方面军和布良斯克方面军,尔后以强大快速集群从北面和南面包围莫斯科,在步兵兵团实施正面进攻的同时,攻占苏联首都。为达此目的,德军基本力量集中于斯摩棱斯克以东“中央”集团军群(司令为博克元帅)地带。“中央”集团军群辖第9(司令为施特劳斯上将)、第4(司令为克鲁格元帅)、第2集团军(司令为魏克斯上将),坦克第3(司令为霍特上将)、第4(司令为霍普纳上将)、第2集群(司令为古德里安上将)(1941年10月起坦克第2集群改称坦克第2集团军,1942年1月起坦克第3、第4集群分别改称坦克第3、第4集团军),共74个半师,内14个坦克师和8个摩托化师,亦即约占苏德战场步兵师总数的38%,坦克师和摩托化师的64%。陆军由第2航空队进行支援。“中央”集团军群总计约有180万人,坦克1700辆,火炮和追击炮1.4万余门,飞机1390架。德军不仅在数量上,而且在武器质量上也占优势,因为当时苏军坦克和飞机有一半以上是旧式的。德军在坦克、航空兵、以及摩托化步兵方面的优势尤为明显。
参加莫斯科会战的苏军有:西方面军、预备队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加里宁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右翼。10月10日,朱可夫接管了西部方面军和保卫莫斯科的指挥工作。截至9月底,苏军西方面军(司令为科涅夫上将)辖第22(司令为沃斯特鲁霍夫少将)、第29(司令为马斯连尼科夫中将,12月为什韦佐夫少将)、第30(司令为霍缅科少将,11月为列柳申科少将)、第19(司令为卢金中将,10—11月为博尔金中将,11月改编为突击第1集团军)、第16(司令为罗科索夫斯基中将)、第20集团军(司令为叶尔沙科夫中将)在奥斯塔什科夫、叶利尼亚西北宽达300余公里的地区占领防御。预备队方面军(司令为苏联元帅布琼尼)以第24(司令为拉库京少将)、第43集团军(司令为索边尼科夫少将,10月为阿基莫夫中将,10月为戈卢别夫少将)在罗斯拉夫利方向100公里正面进行防御,而将其余第31(司令为多尔马托夫少将,10月为尤什克维奇少将)、第49(司令为扎哈尔金中将)、第32(司令为维什涅夫斯基少将)、第33集团军(司令为奥努普里延科旅长,10月为叶夫列莫夫中将)置于西方面军后方。布良斯克方面军(司令为叶廖缅科上将)辖第50(司令为彼得罗夫少将,10—11月为叶尔马科夫上校,11月为博尔金中将)、第3(司令为克列伊泽尔少将,12月为普申尼科夫中将)、第13集团军和1个集团军级集群,扼守布良斯克以西及其以南宽达300余公里的地区。总计在西方向上的3个方面军共有125万人,坦克990辆,火炮和迫击炮7600门,飞机677架。苏联红军先后解放了罗加切沃,亚穆加,亚赫罗马,红波利亚纳,白拉斯特,索城,克林,沃洛科拉姆斯克,晓基诺,阿列克辛,塔鲁萨,卡鲁加,别廖夫,莫斯科会战胜利。
彻底打击了法西斯德国的嚣张气焰,使德军再也无力在全线发动进攻。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转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中途岛战役
中途岛海战于1942年6月4日展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场重要战役。美国海军不仅在此战役中成功地击退了日本海军对中途环礁的攻击,还因此得到了太平洋战区的主动权,所以这场仗可说是太平洋战区的转折点。
日本在珊瑚海海战之后的仅仅一个月就已经把中途岛拟定为下一个攻击目标。这不只能报美国空军空袭东京(DoolittleRaid)的一箭之仇,还能敞开夏威夷群岛的大门。防止美军从夏威夷方面出动并攻击日本。日本海军想借此机会将美国太平洋舰队残余的军舰引到中途岛一举歼灭。为达到该目的,日本海军几乎倾巢而出,投入大半兵力,舰队规模甚至超越后来史上最大海战莱特湾海战时的联合舰队。是日本海军在二战中最大的战略进攻,然而由于珊瑚海海战的牵制,使联合舰队少派遣两艘航空母舰——即受伤的“祥鹤”、“瑞鹤”号,对作战造成极严重的影响。
中途岛6月4日凌晨,日本第一攻击波机群36架俯冲轰炸机、36架水平轰炸机和36架零式战斗机开始从4艘航空母舰上同时起飞,108架舰载机在永友文市海军大尉的率领下出发攻击中途岛。南云中将命令侦察机搜索东、南方向海域,第二攻击波飞机提到飞行甲板上,准备迎击美国舰队。但是重巡洋舰利根号的2架侦察机因为弹射器故障,起飞时间耽误了半个小时,筑摩号的1架侦察机引擎又发生故障中途返航(这架飞机本应该正好搜索美国特混舰队上空),给日本舰队埋下祸根。
6月4日拂晓,中途岛派出的“卡塔林娜”式侦察机发回发现日军航空母舰的报道,斯普鲁恩斯少将立即做出反应,准备攻击日军航母(其实法兰克?弗莱彻海军少将是这次行动的总指挥,但是斯普鲁恩斯首先发动空袭)。美国舰队因为已经破解了日本海军“JN-25”的通讯密码,而对敌人的计划了如指掌。
6月4日清晨,日本舰载机向中途岛发动了猛烈的攻击。驻扎在中途岛的美军战斗机也全部升空,迎击来犯的日本战机。美军的轰炸机,包括了B-17型轰炸机也向日本舰队发动还击。
7时整,友永丈市大尉率第一攻击波机群准备开始返航,并向南云中将发出了需要进行第二次攻击的电报。
7时06分,由战斗机、鱼雷机、俯冲轰炸机所组成的117架战机,从斯普鲁恩斯少将所率领的第16特混编队大黄蜂号及企业号升空,奔向200海里外的南云舰队。8时40分,15海里以外的弗莱彻少将率领的第17特混编队约克镇号起飞了35架战机。
7时10分,首批从中途岛起飞的10架美军鱼雷轰炸机出现在南云舰队的上空。美军飞机排成单行,扑向日航空母舰。在日军战斗机的截杀和日舰猛烈的炮火下,很快就击落了7架。友永的报告和美机的攻击,使南云中将相信中途岛的防御力量还很强,于是决定把原来准备用于对付美舰的飞机改为对中途岛进行第二次轰炸。此时,他仍然没有发现美军舰队。
中途岛7时15分,南云下令赤城号和加贺号将在甲板上已经装好鱼雷的飞机送下机库,卸下鱼雷换装对地攻击的高爆炸弹。
7时30分,南云接到利根号推迟半小时起飞的一架侦察机发来的电报,距中途岛约240海里的海面发现10艘美国军舰。南云命该侦察机继续查明敌人舰队是否拥有航空母舰,同时命令暂停对鱼雷机的换弹。就在南云等待侦察机的侦察结果时,空中再次响起了警报。40余架从中途岛起飞的美军B-17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扑向南云的舰队。由于美军的轰炸机没有战斗机护航,结果很快的就被南云派出的零式战斗机击退。
8时15分,南云终于接到了侦察机传来的报告:美军舰队里确实有航母的存在。南云下令各舰停止装炸弹,飞机再次送回机库重新改装鱼雷,日本航空母舰的甲板上一片混乱,为了争取时间,卸下的炸弹,都堆放在甲板上。
8时30分,空袭中途岛的第一攻击波机群返航飞抵日本舰队的上空。还有那些保护航空母舰的战斗机也需要降落加油。南云处于进退维谷的境地。第二航空母舰战队司令山口海军少将向南云建议“立即命令攻击部队起飞”。第二批突击飞机换装鱼雷还没有完成,如果马上发动进攻,也没有战斗机护航。而且舰上的跑道被起飞的飞机占用,那么油箱空空的第一攻击波机群会掉进海里。南云决定把攻击时间推迟,首先收回空袭中途岛和拦截美军轰炸机的飞机,然后重新组织部队以进攻美军特混舰队。
8时37分,返航的飞机开始相继降落在四艘航空母舰飞行甲板上。
9时18分,全部飞机的作业完毕。南云命令舰队以30节的航速向北航行,以避开再来攻击的美机,准备全力进攻美军特混舰队。
9时20分,掩护日本舰队的战斗机开始起飞。
9时25分,一队由大黄蜂号起飞的15架“复仇者”式鱼雷轰炸机组成的编队发现了南云舰队。不幸的是,他们的燃油即将耗尽,而且没有战斗机护航。在自杀式攻击中,被零式战斗机和高射炮火全部击落,30名飞行员除1人生还外全部遇难。
9时30分,从企业号、约克镇号起飞的28架美军战机陆续尾随而来,向苍龙号和飞龙号展开攻击。然而在攻击南云舰队的时候遭到重创,损失了20架鱼雷轰炸机,美机所投鱼雷竟无一命中。
中途岛10时20分,由102架飞机组成的日军舰载机攻击队此时也已排列就绪。正当日军战斗机在低空忙着驱赶美军鱼雷机时,南云舰队的上空出现了33架由克拉伦斯?麦克拉斯基少校率领从企业号起飞的无畏式俯冲轰炸机。此时,日舰正在掉头转到迎风的方向,处于极易受攻击的境地,甲板上到处是鱼雷、炸弹及刚加好油的飞机。这正是美军求之不得的有利时机。
10时24分,第一架日本战斗机飞离飞行甲板时。企业号的33架“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分成2个中队分别攻击赤城号航空母舰和加贺号航空母舰,接踵而来的是17架从约克镇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无畏”式俯冲轰炸机则专门攻击苍龙号航空母舰。日军的3艘航空母舰刹那间变成了三团火球,堆放在甲板上的等待起飞的飞机以及燃料和弹药引起大爆炸,火光直冲云霄,短短的5分钟,日本三艘航空母舰被彻底炸毁了。
10时40分,接替指挥空中作战的日第2航空战队司令官山口多闻少将发动反击,18架由“九九”式俯冲轰炸机和6架零式战斗机组成的攻击编队从飞龙号航空母舰起飞。飞向目标途中,发现了一批正在返航的美军轰炸机,便悄悄的尾随。就因如此,日机成功的找到了约克城号,并立即发动攻击。3颗炸弹命中约克城号,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在美军船员的极力抢修下,恢复了航行功能。
11点30分,南云中将及其幕僚转移到了长良号巡洋舰,开始集合残余的舰队。
13时40分,10架日军“九七”式鱼雷攻击机和6架“零”式战斗机又从飞龙号飞来,对受伤的约克城号发起了第二次攻击。约克城号这次就没那么幸运,被两枚鱼雷击中,左舷附近掀开两个大洞,并把舰舵给轧住了。弗莱彻少将被迫转移到巡洋舰,将指挥权移交给斯普鲁恩斯少将。
14时45分,美军侦察机发现日军飞龙号航空母舰,斯普鲁恩斯立即命令企业号、大黄蜂号航空母舰的30架“无畏”式俯冲轰炸机起飞,去攻击飞龙号。
15时00分,美军约克城号的舰长巴克马斯特被迫下令弃舰。然而,它却并没有沉没,于是美军又回到该舰上,试图由拖船拖向珍珠港。
16时45分,美军企业号航空母舰的俯冲轰炸机成功地攻击了日军剩下的飞龙号。飞龙号当即命中4弹,船上一片火海。山口司令官和舰长加来止男随舰葬身大海。
中途岛6月4日晚19时,已经被摧毁的日军苍龙号、加贺号航空母舰先后沉没。
6月5日2时55分,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山本五十六大将否决了其首席参谋黑岛大佐提出的集中全部舰只在白天轰炸并登陆中途岛的挽回败局的方案,下令:“取消中途岛的占领行动。”并表示“所有责任由我一个人来担当,我回去向天皇陛下请罪。” 他把自己关进会客室,一连三天拒绝会见部下。6月5日夜间,日军两艘重巡洋舰最上号和三隈号在浓雾中转向时互撞,最上号重创,三偎号留下陪伴左右。
3时50分,被摧毁的赤城号航空母舰被日军驱逐舰发射的鱼雷击沉。
5时10分,无法挽救的飞龙号航空母舰被日军驱逐舰发射的鱼雷击沉。
6月5日天亮,美军飞机一波又一波的轰炸负伤的日军巡洋舰三隈号、最上号。三偎号葬身海底,而重伤的最上号反而逃过大难,挣扎着回到特鲁克的基地。攻击结束以后,美军特混舰队随即撤离战场。
13时00分,日军I-168号潜艇发现了约克城号,随即发射4条鱼雷,2条命中约克城号,1条命中护航的哈曼号(DD-142 USS Hammann)驱逐舰,两舰相继沉没。
中途岛之战终于宣告结束。
中途岛战役美军只损失一艘航空母舰、1艘驱逐舰和147架飞机,阵亡307人;而日本却损失了4艘大型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330架飞机,还有几百名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和3700名舰员。日本海军从此走向了失败。
热带气候类型4种
1、热带雨林气候,大致南北纬10度之间,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亚洲印尼等地区。全年处于赤道低气压控制,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非洲中部大部分地区,澳洲大陆北部和东部,南美巴西高原等。处于赤道低气压和信风带交替控制,终年暖热,干湿季节明显。
3、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大陆的东岸,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等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和信风带控制。是由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移动而形成的:信风带一般是干燥的,但是在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冬天刮来自大陆的东北季风,干燥,夏天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为西南风,来自海洋的西南风降水丰富。所以有明显的干湿季节。
4、热带沙漠气候,大致位于南北回归线——30度之间大陆西部和内陆,非洲撒哈拉沙漠,亚洲阿拉伯沙漠和澳大利亚沙漠等地。受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带控制。终年气温较高,干旱少雨,日照时间长。
亚热带气候类型有2种:
1、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南北纬25度——35度之间大陆的东岸,中国秦淮一线以南、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澳洲大陆的东岸。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降水少。
2、地中海式气候,位于南北纬30度——40度之间大陆的西岸,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大陆30度——40度之间西岸、澳洲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南角。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少雨,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多雨。故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
温带气候类型3种:
1、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北纬35度——50度之间的东部,亚洲大陆35度-50度之间东部,东北,华北,俄罗斯东部,日本和朝鲜的北部。冬季风和夏季风交替控制的结果,故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热而多雨。
2、温带海洋气候,南北纬40——60度之间大陆西部,系;西欧,北美和南美大陆西部狭长地带。终年受西风控制,温暖湿润。故冬季不冷,夏季不热。终年湿润,冬雨较多。
3、温带大陆气候,主要是内陆地区,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终年受海洋影响小的缘故。 故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年变化大,终年干旱少雨。
亚寒带气候1种:
1、亚寒带气候,北半球50-70度之间,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因为纬度高的缘故,冬季漫长而寒冷,暖季短促,降水量少,多集中于夏季。
寒带气候类型2种:
1、苔原气候,分布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边缘地带。纬度高,所以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凉爽。
2、冰原气候,分布南极大陆和北冰洋的一些岛屿。终年严寒,陆地上覆盖着很厚的冰雪。
高山和高原气候
分布于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脉。气温随高度增减而降低,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日照强,风力大。
注意特殊的气候类型:
1、季风气候:热带、亚热带、温度季风气候,位于大陆的东岸。
2、温带海洋气候:位于40度-60度大陆的西岸。
3、地中海式气候:位于30度-40度大陆的西岸。
注意特殊地区气候:
南亚印度河流域的热带沙漠气候。
南亚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
中国东部的季风气候。
大西洋北部欧洲西岸的温带海洋气候。
太平洋南部南美大陆西岸的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气候类型4种
1、热带雨林气候,大致南北纬10度之间,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亚洲印尼等地区。全年处于赤道低气压控制,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非洲中部大部分地区,澳洲大陆北部和东部,南美巴西高原等。处于赤道低气压和信风带交替控制,终年暖热,干湿季节明显。
3、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大陆的东岸,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等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和信风带控制。是由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移动而形成的:信风带一般是干燥的,但是在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冬天刮来自大陆的东北季风,干燥,夏天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为西南风,来自海洋的西南风降水丰富。所以有明显的干湿季节。
4、热带沙漠气候,大致位于南北回归线——30度之间大陆西部和内陆,非洲撒哈拉沙漠,亚洲阿拉伯沙漠和澳大利亚沙漠等地。受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带控制。终年气温较高,干旱少雨,日照时间长。
亚热带气候类型有2种:
1、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南北纬25度——35度之间大陆的东岸,中国秦淮一线以南、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澳洲大陆的东岸。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降水少。
2、地中海式气候,位于南北纬30度——40度之间大陆的西岸,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大陆30度——40度之间西岸、澳洲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南角。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少雨,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多雨。故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
温带气候类型3种:
1、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北纬35度——50度之间的东部,亚洲大陆35度-50度之间东部,东北,华北,俄罗斯东部,日本和朝鲜的北部。冬季风和夏季风交替控制的结果,故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热而多雨。
2、温带海洋气候,南北纬40——60度之间大陆西部,系;西欧,北美和南美大陆西部狭长地带。终年受西风控制,温暖湿润。故冬季不冷,夏季不热。终年湿润,冬雨较多。
3、温带大陆气候,主要是内陆地区,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终年受海洋影响小的缘故。 故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年变化大,终年干旱少雨。
亚寒带气候1种:
1、亚寒带气候,北半球50-70度之间,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因为纬度高的缘故,冬季漫长而寒冷,暖季短促,降水量少,多集中于夏季。
寒带气候类型2种:
1、苔原气候,分布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边缘地带。纬度高,所以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凉爽。
2、冰原气候,分布南极大陆和北冰洋的一些岛屿。终年严寒,陆地上覆盖着很厚的冰雪。
高山和高原气候
分布于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脉。气温随高度增减而降低,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日照强,风力大。
注意特殊的气候类型:
1、季风气候:热带、亚热带、温度季风气候,位于大陆的东岸。
2、温带海洋气候:位于40度-60度大陆的西岸。
3、地中海式气候:位于30度-40度大陆的西岸。
注意特殊地区气候:
南亚印度河流域的热带沙漠气候。
南亚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
中国东部的季风气候。
大西洋北部欧洲西岸的温带海洋气候。
太平洋南部南美大陆西岸的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气候类型4种
1、热带雨林气候,大致南北纬10度之间,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亚洲印尼等地区。全年处于赤道低气压控制,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非洲中部大部分地区,澳洲大陆北部和东部,南美巴西高原等。处于赤道低气压和信风带交替控制,终年暖热,干湿季节明显。
3、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大陆的东岸,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等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和信风带控制。是由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移动而形成的:信风带一般是干燥的,但是在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冬天刮来自大陆的东北季风,干燥,夏天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为西南风,来自海洋的西南风降水丰富。所以有明显的干湿季节。
4、热带沙漠气候,大致位于南北回归线——30度之间大陆西部和内陆,非洲撒哈拉沙漠,亚洲阿拉伯沙漠和澳大利亚沙漠等地。受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带控制。终年气温较高,干旱少雨,日照时间长。
亚热带气候类型有2种:
1、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南北纬25度——35度之间大陆的东岸,中国秦淮一线以南、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澳洲大陆的东岸。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降水少。
2、地中海式气候,位于南北纬30度——40度之间大陆的西岸,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大陆30度——40度之间西岸、澳洲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南角。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少雨,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多雨。故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
温带气候类型3种:
1、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北纬35度——50度之间的东部,亚洲大陆35度-50度之间东部,东北,华北,俄罗斯东部,日本和朝鲜的北部。冬季风和夏季风交替控制的结果,故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热而多雨。
2、温带海洋气候,南北纬40——60度之间大陆西部,系;西欧,北美和南美大陆西部狭长地带。终年受西风控制,温暖湿润。故冬季不冷,夏季不热。终年湿润,冬雨较多。
3、温带大陆气候,主要是内陆地区,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终年受海洋影响小的缘故。 故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年变化大,终年干旱少雨。
亚寒带气候1种:
1、亚寒带气候,北半球50-70度之间,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因为纬度高的缘故,冬季漫长而寒冷,暖季短促,降水量少,多集中于夏季。
寒带气候类型2种:
1、苔原气候,分布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边缘地带。纬度高,所以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凉爽。
2、冰原气候,分布南极大陆和北冰洋的一些岛屿。终年严寒,陆地上覆盖着很厚的冰雪。
高山和高原气候
分布于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脉。气温随高度增减而降低,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日照强,风力大。
注意特殊的气候类型:
1、季风气候:热带、亚热带、温度季风气候,位于大陆的东岸。
2、温带海洋气候:位于40度-60度大陆的西岸。
3、地中海式气候:位于30度-40度大陆的西岸。
注意特殊地区气候:
南亚印度河流域的热带沙漠气候。
南亚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
中国东部的季风气候。
大西洋北部欧洲西岸的温带海洋气候。
太平洋南部南美大陆西岸的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气候类型4种
1、热带雨林气候,大致南北纬10度之间,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亚洲印尼等地区。全年处于赤道低气压控制,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非洲中部大部分地区,澳洲大陆北部和东部,南美巴西高原等。处于赤道低气压和信风带交替控制,终年暖热,干湿季节明显。
3、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大陆的东岸,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等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和信风带控制。是由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移动而形成的:信风带一般是干燥的,但是在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冬天刮来自大陆的东北季风,干燥,夏天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为西南风,来自海洋的西南风降水丰富。所以有明显的干湿季节。
4、热带沙漠气候,大致位于南北回归线——30度之间大陆西部和内陆,非洲撒哈拉沙漠,亚洲阿拉伯沙漠和澳大利亚沙漠等地。受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带控制。终年气温较高,干旱少雨,日照时间长。
亚热带气候类型有2种:
1、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南北纬25度——35度之间大陆的东岸,中国秦淮一线以南、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澳洲大陆的东岸。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降水少。
2、地中海式气候,位于南北纬30度——40度之间大陆的西岸,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大陆30度——40度之间西岸、澳洲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南角。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少雨,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多雨。故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
温带气候类型3种:
1、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北纬35度——50度之间的东部,亚洲大陆35度-50度之间东部,东北,华北,俄罗斯东部,日本和朝鲜的北部。冬季风和夏季风交替控制的结果,故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热而多雨。
2、温带海洋气候,南北纬40——60度之间大陆西部,系;西欧,北美和南美大陆西部狭长地带。终年受西风控制,温暖湿润。故冬季不冷,夏季不热。终年湿润,冬雨较多。
3、温带大陆气候,主要是内陆地区,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终年受海洋影响小的缘故。 故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年变化大,终年干旱少雨。
亚寒带气候1种:
1、亚寒带气候,北半球50-70度之间,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因为纬度高的缘故,冬季漫长而寒冷,暖季短促,降水量少,多集中于夏季。
寒带气候类型2种:
1、苔原气候,分布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边缘地带。纬度高,所以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凉爽。
2、冰原气候,分布南极大陆和北冰洋的一些岛屿。终年严寒,陆地上覆盖着很厚的冰雪。
高山和高原气候
分布于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脉。气温随高度增减而降低,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日照强,风力大。
注意特殊的气候类型:
1、季风气候:热带、亚热带、温度季风气候,位于大陆的东岸。
2、温带海洋气候:位于40度-60度大陆的西岸。
3、地中海式气候:位于30度-40度大陆的西岸。
注意特殊地区气候:
南亚印度河流域的热带沙漠气候。
南亚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
中国东部的季风气候。
大西洋北部欧洲西岸的温带海洋气候。
太平洋南部南美大陆西岸的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气候类型4种
1、热带雨林气候,大致南北纬10度之间,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亚洲印尼等地区。全年处于赤道低气压控制,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非洲中部大部分地区,澳洲大陆北部和东部,南美巴西高原等。处于赤道低气压和信风带交替控制,终年暖热,干湿季节明显。
3、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大陆的东岸,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等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和信风带控制。是由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移动而形成的:信风带一般是干燥的,但是在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冬天刮来自大陆的东北季风,干燥,夏天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为西南风,来自海洋的西南风降水丰富。所以有明显的干湿季节。
4、热带沙漠气候,大致位于南北回归线——30度之间大陆西部和内陆,非洲撒哈拉沙漠,亚洲阿拉伯沙漠和澳大利亚沙漠等地。受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带控制。终年气温较高,干旱少雨,日照时间长。
亚热带气候类型有2种:
1、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南北纬25度——35度之间大陆的东岸,中国秦淮一线以南、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澳洲大陆的东岸。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降水少。
2、地中海式气候,位于南北纬30度——40度之间大陆的西岸,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大陆30度——40度之间西岸、澳洲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南角。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少雨,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多雨。故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
温带气候类型3种:
1、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北纬35度——50度之间的东部,亚洲大陆35度-50度之间东部,东北,华北,俄罗斯东部,日本和朝鲜的北部。冬季风和夏季风交替控制的结果,故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热而多雨。
2、温带海洋气候,南北纬40——60度之间大陆西部,系;西欧,北美和南美大陆西部狭长地带。终年受西风控制,温暖湿润。故冬季不冷,夏季不热。终年湿润,冬雨较多。
3、温带大陆气候,主要是内陆地区,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终年受海洋影响小的缘故。 故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年变化大,终年干旱少雨。
亚寒带气候1种:
1、亚寒带气候,北半球50-70度之间,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因为纬度高的缘故,冬季漫长而寒冷,暖季短促,降水量少,多集中于夏季。
寒带气候类型2种:
1、苔原气候,分布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边缘地带。纬度高,所以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凉爽。
2、冰原气候,分布南极大陆和北冰洋的一些岛屿。终年严寒,陆地上覆盖着很厚的冰雪。
高山和高原气候
分布于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脉。气温随高度增减而降低,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日照强,风力大。
注意特殊的气候类型:
1、季风气候:热带、亚热带、温度季风气候,位于大陆的东岸。
2、温带海洋气候:位于40度-60度大陆的西岸。
3、地中海式气候:位于30度-40度大陆的西岸。
注意特殊地区气候:
南亚印度河流域的热带沙漠气候。
南亚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
中国东部的季风气候。
大西洋北部欧洲西岸的温带海洋气候。
太平洋南部南美大陆西岸的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气候类型4种
1、热带雨林气候,大致南北纬10度之间,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亚洲印尼等地区。全年处于赤道低气压控制,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非洲中部大部分地区,澳洲大陆北部和东部,南美巴西高原等。处于赤道低气压和信风带交替控制,终年暖热,干湿季节明显。
3、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大陆的东岸,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等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和信风带控制。是由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移动而形成的:信风带一般是干燥的,但是在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冬天刮来自大陆的东北季风,干燥,夏天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为西南风,来自海洋的西南风降水丰富。所以有明显的干湿季节。
4、热带沙漠气候,大致位于南北回归线——30度之间大陆西部和内陆,非洲撒哈拉沙漠,亚洲阿拉伯沙漠和澳大利亚沙漠等地。受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带控制。终年气温较高,干旱少雨,日照时间长。
亚热带气候类型有2种:
1、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南北纬25度——35度之间大陆的东岸,中国秦淮一线以南、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澳洲大陆的东岸。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降水少。
2、地中海式气候,位于南北纬30度——40度之间大陆的西岸,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大陆30度——40度之间西岸、澳洲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南角。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少雨,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多雨。故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
温带气候类型3种:
1、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北纬35度——50度之间的东部,亚洲大陆35度-50度之间东部,东北,华北,俄罗斯东部,日本和朝鲜的北部。冬季风和夏季风交替控制的结果,故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热而多雨。
2、温带海洋气候,南北纬40——60度之间大陆西部,系;西欧,北美和南美大陆西部狭长地带。终年受西风控制,温暖湿润。故冬季不冷,夏季不热。终年湿润,冬雨较多。
3、温带大陆气候,主要是内陆地区,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终年受海洋影响小的缘故。 故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年变化大,终年干旱少雨。
亚寒带气候1种:
1、亚寒带气候,北半球50-70度之间,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因为纬度高的缘故,冬季漫长而寒冷,暖季短促,降水量少,多集中于夏季。
寒带气候类型2种:
1、苔原气候,分布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边缘地带。纬度高,所以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凉爽。
2、冰原气候,分布南极大陆和北冰洋的一些岛屿。终年严寒,陆地上覆盖着很厚的冰雪。
高山和高原气候
分布于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脉。气温随高度增减而降低,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日照强,风力大。
注意特殊的气候类型:
1、季风气候:热带、亚热带、温度季风气候,位于大陆的东岸。
2、温带海洋气候:位于40度-60度大陆的西岸。
3、地中海式气候:位于30度-40度大陆的西岸。
注意特殊地区气候:
南亚印度河流域的热带沙漠气候。
南亚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
中国东部的季风气候。
大西洋北部欧洲西岸的温带海洋气候。
太平洋南部南美大陆西岸的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气候类型4种
1、热带雨林气候,大致南北纬10度之间,非洲刚果河流域,南美亚马孙河流域,亚洲印尼等地区。全年处于赤道低气压控制,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非洲中部大部分地区,澳洲大陆北部和东部,南美巴西高原等。处于赤道低气压和信风带交替控制,终年暖热,干湿季节明显。
3、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10——南北回归线之间大陆的东岸,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等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和信风带控制。是由于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移动而形成的:信风带一般是干燥的,但是在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冬天刮来自大陆的东北季风,干燥,夏天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右偏转为西南风,来自海洋的西南风降水丰富。所以有明显的干湿季节。
4、热带沙漠气候,大致位于南北回归线——30度之间大陆西部和内陆,非洲撒哈拉沙漠,亚洲阿拉伯沙漠和澳大利亚沙漠等地。受副热带高气压或信风带控制。终年气温较高,干旱少雨,日照时间长。
亚热带气候类型有2种:
1、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南北纬25度——35度之间大陆的东岸,中国秦淮一线以南、北美大陆、南美大陆和澳洲大陆的东岸。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降水少。
2、地中海式气候,位于南北纬30度——40度之间大陆的西岸,地中海沿岸、南北美洲大陆30度——40度之间西岸、澳洲大陆和非洲大陆西南角。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少雨,冬季受西风带控制,多雨。故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
温带气候类型3种:
1、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北纬35度——50度之间的东部,亚洲大陆35度-50度之间东部,东北,华北,俄罗斯东部,日本和朝鲜的北部。冬季风和夏季风交替控制的结果,故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热而多雨。
2、温带海洋气候,南北纬40——60度之间大陆西部,系;西欧,北美和南美大陆西部狭长地带。终年受西风控制,温暖湿润。故冬季不冷,夏季不热。终年湿润,冬雨较多。
3、温带大陆气候,主要是内陆地区,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终年受海洋影响小的缘故。 故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气温年变化大,终年干旱少雨。
亚寒带气候1种:
1、亚寒带气候,北半球50-70度之间,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因为纬度高的缘故,冬季漫长而寒冷,暖季短促,降水量少,多集中于夏季。
寒带气候类型2种:
1、苔原气候,分布于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边缘地带。纬度高,所以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凉爽。
2、冰原气候,分布南极大陆和北冰洋的一些岛屿。终年严寒,陆地上覆盖着很厚的冰雪。
高山和高原气候
分布于高大的山地、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南美安第斯山脉。气温随高度增减而降低,气候垂直变化明显,日照强,风力大。
注意特殊的气候类型:
1、季风气候:热带、亚热带、温度季风气候,位于大陆的东岸。
2、温带海洋气候:位于40度-60度大陆的西岸。
3、地中海式气候:位于30度-40度大陆的西岸。
注意特殊地区气候:
南亚印度河流域的热带沙漠气候。
南亚印度的热带季风气候。
中国东部的季风气候。
大西洋北部欧洲西岸的温带海洋气候。
太平洋南部南美大陆西岸的热带沙漠气候。
。。。。。。。。。。。。。。。。。。。。。。。。。。。。。。。。。。。。。。。。。。,,,,,,,,,,,,,,,,,,,,,,,,,,,,,,,,,,,,,,,,,,、、、、、、、、、、、、、、、、、、、、、、、、、、、、、、、、、、、、、、、、、、···················································································································································...................................................................................................................................................!!!!!!!!!!!!!!!!!!!!!!!!!!!!!!!!!!!!!!!!!!@@@@@@@@@@@@@@@@@@@@@@@@@@@@@@@@@@@@@@@@@@#########################################################################¥¥¥¥¥¥¥¥¥¥¥¥¥¥¥¥¥¥¥¥¥¥¥¥¥¥¥¥¥¥¥¥¥¥¥¥¥¥¥¥¥¥%%%%%%%%%%%%%%%%%%%%%%%%%%%%%%%%%%%%%%%%%%%%%%%%%………………………………………………………………………………………………………………&&&&&&&&&&&&&&&&&&&&&&&&&&&&&&&&&&&&&&&&&&&&&&&&&&&&&&&&&&&&&&&&&***********************************************************************************************************************()()()()()()()()()()()()()()()()()()()()()----------------------------------------------------------------------------------------------------------------=========================================================================+++++++++++++++++++
关于“亚洲之最有哪些?”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春竹]投稿,不代表创健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huangjian-nb.com/cshi/202504-12246.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创健号的签约作者“春竹”!
希望本篇文章《亚洲之最有哪些?》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创健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亚洲之最有哪些?”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亚洲之最有哪些?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1、世界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