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科普有关“海康威视③:对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的一点思考 | 三省案例26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海康威视③:对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的一点思考 | 三省案例26集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视频监控行业过去20年的发展成就了两家公司,一家是海康威视,一家是大华股份,两家公司于2001年相继成立,2019年海康威视收入达到576.58亿,大华股份达到261.49亿,位居全球前两名,中国市场份额约50%。
这次研究海康威视我在思考一个问题:20年前有很多做视频监控的公司,为什么是海康、大华脱颖而出?
思考这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海康、大华的过去,但是我想通过“过去”理解未来。
我还在思考另外一个问题:视频监控行业和白酒行业有什么区别?
我认为两个行业最大的区别是变化速度。
白酒行业从酿造工艺看是一个变化特别慢的行业,甚至是不需要变化,“越老越好”,只是在需求端,随着消费水平提高,为满足不同客户,产品结构有一定变化。
视频监控行业无论是技术、产品还是需求都是一个变化特别快的行业,而“变化快”就是过去20年视频监控行业发展的主题,谁能适应变化,或者谁能引领变化,谁就能在监控行业里“冲浪”,海康威视、大华股份都是“冲浪高手”。
技术“浪”
过去20年,视频监控行业主要经历四次技术升级:模拟化——数字化——高清网络化——人工智能化,目前处在人工智能化阶段。
2001年3月,大华有限成立;2001年11月,海康威视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两家公司成立时正好是中国监控市场从模拟化向数字化转型起步期。
数字化核心产品是数字录像机(DVR),DVR技术门槛非常高,当时主要由国外产品主导,海康威视2003年推出DVR产品,大华有限2003年推出16路嵌入式DVR(大华2001年开始生产、销售DVR)。
海康、大华通过DVR进入视频监控行业,并且很快搭上行业向数字化转型快车,拉开与其他视频监控公司距离。
2006年,海康威视在编解码和后端储存产品相继取得成功后,将业务拓展到前端摄像机市场。同年,大华推出球机等产品,进入前端市场。
此后,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继续主导视频监控行业技术升级,从数字到高清网络,再到当前的智能化。
两家公司也从最初的后端DVR产品,扩展到前端、传输,再到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到现在的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
需求“浪”
海康威视、大华股份能够脱颖而出,不仅因为技术“浪”,还因为需求“浪”,甚至需求“浪”的作用比技术“浪”还要大,中国在安防领域的投入,远远高于国外,为海康、大华的成长提供“沃土”。
2004年建设平安城市;
2012年建设智慧城市;
2016年建设雪亮工程。
三大项目投入规模超过2万亿,其中智慧城市投入最大,超过1.5万亿,雪亮工程投入较少,预计在2000亿。
2009年海康威视收入21亿,2019年收入576.58亿,10年复合增长率39.27%;
2009年大华股份收入8.36亿,2019年收入261.49亿,10年复合增长率41.1%。
随着技术升级,需求“浪”也开始变化。
2016年之前,视频监控的目的主要解决公安、交通、企业安防“看得清”的需求。2016年之后技术升级,视频监控开始能够“看得懂”,需求开始从政府转向企业。
面对技术和需求的转变,2017年海康威视提出AI Cloud,2018年调整传统安防业务,划分为PBG、EBG、SMBG;2018年大华股份提出城市之心,业务调整为To G、To B、To SMB和To C。
两个麻烦
过去10年,在技术“浪”和需求“浪”的双浪驱动下,海康威视、大华股份是股票市场的佼佼者,海康威视连续6年ROE超过30%(上市5年以上公司仅两家,另一家是海天味业),大华股份连续9年ROE超过20%,近10年海康威视涨幅632%,大华股份涨幅713%。
但是近三年,两家公司似乎碰到一点儿麻烦,海康威视涨幅仅5.11%,大华股份下跌12.64%。
2018年、2019年海康威视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8.93%、15.69%,增长降速,大华股份分别增长25.59%、10.49%,同样降速。
实际海康威视、大华股份不是碰到一点儿麻烦,而是两个麻烦:政府投入降低和新竞争者。
2012年到2017年是智慧城市投入高峰期,2017年之后投入降低,接替智慧城市的雪亮工程,在规模上远远小于智慧城市,在政府需求端,增长从增量市场进入存量市场。
在传统视频监控市场海康威视、大华股份没有对手,排在后面的宇视、科达、东方网力与头部企业距离很大,很难撼动他们的地位,但是进入智能时代,视频的目的不仅是安防,还有很多新应用,所以吸引很多新竞争者,包括算法公司、芯片公司、云平台公司,其中华为“雷声”最大,要做“世界第一”,很多人认为,华为做什么都能成功。
我认为政府投入降低短期影响较大,视频监控过去十几年的高速增长主要来自政府,现在政府投入已经进入存量阶段,但是政府对安防的需求不会降低,随着技术升级,存量市场的需求潜力依然很大,当然很难像过去50%那样增长,但是10%、20%的增长还是可以预期的。
对于新竞争,我比较乐观,如果我们仅看视频监控在安防行业的应用,那这个市场是不足以支撑这么多企业,但是这些企业进入视频监控的目的不仅仅是安防,还有更大的物联网,所以从物联网的角度看,市场空间非常大,可以容纳很多企业。
基于对这两个麻烦的认识,我对海康威视、大华股份比较乐观,他们在供应链、渠道、客户、数据、技术、人才、资金都有很多积累,当然他们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从目前来看,他们还在主导技术升级,而不是被动升级。
三省 评分
海康威视得分75分,大华股份得分66分,我继续选择海康威视。
如果不看三省评分,我还会选择海康威视,两家公司成长时,大华股份似乎一直扮演追随者,目前仍然没有看到有超越的迹象。
估值
由于疫情影响,2020年很多公司的数据会很难看,在这种情况下,我首先考虑,疫情有没有对该公司造成本质影响,如公司无法生存、竞争优势改变,如果没有本质影响,我基本忽略2020年的表现,而是用更长远的眼光看待这家公司。
实际海康威视2020年一季度的表现还有一点惊喜,二季度全球疫情蔓延,公司数据将受到影响,但我认为不会影响海康的根基。
我对海康威视3年后的估值是3600亿到4500亿,合理买入区间在2000亿左右,目前海康市值2693亿。
海康威视,2020年6月12日,市值2693亿,股价28.82元,2019年PE21.55倍。
风险提示:本文仅是作者学习之用,文中可能存在很多错误,不能作为投资依据,文中数据来自相关公司公开资料及作者推算。封面来自:海康威视官网。
?
相关文章:
海康威视②:从安防公司向大数据公司跨越︱三省研究第二十六集
中信建投:给予海康威视(002415.SZ)“买入”评级 目标价85元
7月25日,海康威视(002415)发布2020年半年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2.7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5%;实现净利润46.2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66%。公司2020年上半年毛利率为49.76%,比上年同期提高3.43个百分点。其中第二季度公司实现收入148.42亿元,同比增长6.16%;实现净利润31.28亿元,同比增长16.68%,公司二季度的收入和净利润均恢复正增长。半年报发布后首个交易日,海康威视股价涨停,公司市值达到3456.7亿元。
根据海康威视半年报,在国内三大事业群中,企业端业务获得较快增长,有反超政府端业务之势。代表政府采购的公共服务事业群(PBG)上半年营收同比下降5.16%,实现营收59.68亿元;代表大企业的企事业事业群(EBG)营收大增20.15%至59.14亿元,与公共服务事业群旗鼓相当;而中小企业事业群(SMBG)业务受到冲击,同比大降26.90%至30亿元。从收入地区看,海康威视上半年国外业务相对境内业务增长更快,今年上半年海康威视境外收入75.42亿元,同比增长8.63%,境内业务收入167.29亿元,同比下降1.48%。分产品看,海康威视前端产品即摄像头业务同比增长6.37%,仍是收入主力,但中心控制产品下滑1.86%。
海康威视目前也在积极培育创新业务。公司今年上半年启动了智能家居业务的分拆上市筹备工作,目前该业务营收占比4.86%。机器人、 汽车 电子、智慧存储、海康微影等业务持续快速发展,海康消防、海康睿影等新创业务加入创新业务板块。7月24日,海康威视还发布了两则大力支持创新业务发展的消息,其中包括拟向海康机器人提供不超过10亿元的财务资助,拟以8.01亿元将热成像事业部资产组转让给创新业务控股子公司等。海康威视称,这有利于促进公司红外整体业务的规模效应。
海康威视一直受到投资机构的高度关注。半年报发布当晚,有逾三百家机构以电话形式参与了海康威视的业绩说明会。海康威视在业绩说明会中表示,三个事业群在二季度的同比增速均有显著改善。就企事业事业群来说,许多行业的头部用户在经济下行和疫情冲击的大环境下,表现出逆势增长的势头,过去几年公司在企事业各个行业的投入,与这些行业用户数字化转型的需求相匹配,因而企事业事业群的各个细分行业整体表现都不错;相对于企事业事业群来说,公共服务事业群业务受疫情影响更明显一些,由于场所封闭、投资推迟等原因,一季度项目投入进度迟缓,二季度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政府部门也在积极作为,推动各方面工作正常展开,公共服务事业群二季度实现了同比正增长;受疫情和经济下行影响最大的业务是中小企业事业群,中小企业用户受这次疫情和经济下行的影响最为直接,小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差,经营持续性出现问题后难以在短时间内快速恢复。尽管如此,中小企业事业群也在二季度收敛了负增长的范围,下半年业务拓展可能还会持续受到一些影响,但国内疫情的有效控制也会为中小企业事业群的增速回归奠定基础。公司同时表示,关于 2020 年前三季度的预期,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压力依然存在,宏观经济、中美关系仍有较大不确定性,公司将持续关注、谨慎应对。
申万宏源认为,由于海康威视二季度业绩大超预期,并且伴随毛利率大幅上行、企事业事业群收入高增、现金流大幅提升等关键乐观信号同时出现,公司进入新一轮增长曲线的“超级拐点”已至。国元证券7月26日发布研报指出,作为全球安防龙头,海康威视在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等方面拥有全面优势,2020年市场的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但整体需求空间没有大的变化,公司仍有望保持稳健发展。预测公司2020~2022年营业收入为674.78亿元、793.17亿元、925.7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43.86亿元、166.72亿元、191.94亿元,对应PE为21.85、18.85、16.37倍。维持“买入”评级。
需要关注的是,此前海康威视曾公告,公司第二大股东同时亦为副董事长的龚虹嘉将以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不超过公司总股本 2%的股份(即不超过1.87亿股)。以7月28日收盘价计算,龚虹嘉套现金额约69亿。
智通 财经 APP获悉,中信建投发布研究报告,预计海康威视(002415.SZ)2020-2022年营收入为778.63/937.98/1126.13亿元,归母净利润169.93/212.76/261.6亿元,EPS为1.82/2.28/2.8元/股,对应PE37X/30X/24X,给予6个月目标价85元,给予“买入”评级。
事件: 7月23日盘后,海康威视发布2021年年度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339.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9.6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4.8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0.17%。公司2021年上半年整体毛利率为46.3%,比上年同期下降3.46%。
中信建投主要观点如下:
2021上半年三个BG明显恢复增长,创新业务增长显著
国内市场基本摆脱疫情影响,三个BG收入均有明显恢复,创新业务未来有望成为公司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企业软件退税由以往Q3变更Q2确认收入,影响净利润增速,整体业绩超预期。
1)2021年上半年国内收入同比增长46.06%达到244.35亿元,其中公共服务事业群PBG的收入是77.17亿元,同比增长29.31%;企事业事业群EBG的收入是72.19亿元,同比增长22.07%;中小企业事业群SMBG收入61.74亿元,同比增长105.8%。PBG一定程度上受益于用户整体基数较大的特点,上半年增长较为平稳。EBG在过去两年之中均保持持续较快的增长,围绕头部企业做数字化转型,业务推进符合公司预期。SMBG去年受疫情影响最为直接,基数较低,上半年的反弹较为有力。
2)2021年上半年海外收入同比增长25.53%至94.67亿元,上半年的海外市场中仍然有部分国家和地区遭受疫情冲击,目前海外市场的全面复苏难以预测。美国市场受FCC政策出台的影响,客户销售预期的稳定性和信心受到一定的冲击。
3)创新业务发展方面,2021年上半年智能家居业务营收55.78亿元,同比增长122.18%,其中萤石智能家居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8.71亿元,同比增长58.68%;机器人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124.83%。创新业务在总收入盘子中的占比到达16.46%,正在成为公司越来越重要的增长来源。
4)二季度净利润和净利润增速受重点软件企业所得税退税影响,二季度净利润中包含了退税金额5.7亿元。过往惯例,公司一般在第三季度收到并确认重点软件企业所得税退税,今年由于退税相关程序有调整,改为在二季度确认,退税金额5.7亿元,单季度账面记录的所得税为负。扣除所得税退税的影响,公司上半年净利润59.11亿元,同比增长27.84%。
研发费用持续加入投入,二季度毛利率下降归因于原材料成本上涨
2021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38.78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比例为11.44%,研发费用率进一步提高。公司2020年底公司人数为42,685人,研发费用占营收占比为10.04%,公司今年上半年员工人数持续增加,费用率也在公司控制范围内,目前比较大的压力来自员工薪酬增长带来的费用增长。毛利率方面,Q1、Q2季度毛利率分别为46.82%、45.94%,二季度略有下降,主要原因是产品成本在快速上涨,而公司对销售价格调整谨慎。
估值体系重构,脱“硬”向“软”
AI赋能尽显成效,软件增加值占总毛利率及占营收比例持续提升,估值体系重构,从传统硬件估值逐步过渡到软件估值。公司先后推出“AICloud”、“智慧底座”,提出“云边融合”计算架构、“物信融合”数据架构,所有产品都基于统一架构,最大程度降低了不同系统之间打通带来的集成和协作成本。同时公司提出嵌入式设备开放平台(海康合浦),简称HEOP,支持算法或组件的容器化独立部署和灵活调度。目前,海康威视原有硬件产品正在逐步向HEOP迁移,新产品全部基于HEOP进行开发。通过这个统一的嵌入式软件平台,使海康威视所有类型的智能物联网设备具有相同的软件基础,屏蔽不同硬件开发和运行环境的差异,支持通过软件升级来改变硬件产品的功能,大幅提升开发效率。同时,合作伙伴可以基于HEOP快速地进行智能物联网设备智能应用功能的迭代开发。公司2020年的软件增加值占总收入的比例达到27.38%、软件增加值占总毛利的比例达到58.86%,较前一年均有很大的提高,公司的收入结构不断偏向软件创收。未来随着AI赋能到公司各条产品线,叠加公司创新业务板块陆续孵化分拆上市,将逐步脱离硬件传统估值,随着“软件化”提升,带来估值体系稳健上行。
AI赋能,估值重构
考虑到公司在全球安防行业收入排名第一行业地位,未来随着AI赋能到公司各条产品线,叠加公司创新业务板块陆续孵化分拆上市,将逐步脱离硬件传统估值,随着“软件化”提升,带来估值体系稳健上行。
行业催化剂: 1)转型升级;2)需求旺盛。
风险提示: 商业模式转变;供应链安全。
关于“海康威视③:对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的一点思考 | 三省案例26集”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怜文]投稿,不代表创健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chuangjian-nb.com/cshi/202504-1107.html
评论列表(4条)
我是创健号的签约作者“怜文”!
希望本篇文章《海康威视③:对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的一点思考 - 三省案例26集》能对你有所帮助!
本站[创健号]内容主要涵盖:国足,欧洲杯,世界杯,篮球,欧冠,亚冠,英超,足球,综合体育
本文概览:网上科普有关“海康威视③:对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的一点思考 | 三省案例26集”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海康威视③:对海康威视、大华股份的一点思考 | 三省案例26集寻找了一些...